分享更多
字体:

如何引导资金流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1 05:50 来源: 经济日报

  再贷款,即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是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渠道之一。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持有的未到期已贴现商业汇票予以贴现的行为。

  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适时调整再贴现总量及利率,明确再贴现票据选择,达到吞吐基础货币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目的,同时发挥调整信贷结构的功能。

  我国最近一次调整再贴现和再贷款是在2010年12月26日,人民银行宣布上调对金融机构再贷款利率,其中1年期利率提升0.52个百分点至3.85%,同时上调再贴现率,由1.8%上调至2.25%。

  再贴现——

  实行26年来流程日益规范

  当商业银行缺少周转和发展的资金时,往往会选择再贴现业务。2010年9月10日,人民银行淄博市中心支行与桓台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商业承兑汇票推进会暨再贴现授信签约仪式”。人民银行淄博中支与桓台县人民政府签署了1亿元商业承兑汇票再贴现授信额度,齐商银行等4家商业银行与桓台县8家企业现场签署了2.75亿元商业承兑汇票授信协议。此次授信是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辖内首次以县域为单位进行的再贴现授信,实现了货币政策工具与信贷导向的有机结合,为商业承兑汇票的推广工作作了有益的探索,也为地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而自人民银行于1986年在上海等中心城市进行试点以来,再贴现业务经历了试点、推广到规范发展的过程。再贴现作为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货币政策工具,在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引导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推动票据市场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6年,针对当时经济运行中企业之间严重的货款拖欠问题,人民银行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试行办法》,决定在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对专业银行试办再贴现业务。这是自人民银行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首次进行的再贴现实践。

  1994年下半年,为解决一些重点行业的企业货款拖欠、资金周转困难和部分农副产品调销不畅的状况,人民银行对“五行业、四品种”(煤炭、电力、冶金、化工、铁道和棉花、生猪、食糖、烟叶)领域专门安排了100亿元再贴现限额,推动上述领域商业汇票业务的发展。再贴现作为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为支持国家重点行业和农业生产开始发挥作用。

  1995年末,人民银行规范再贴现业务操作,开始把再贴现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的组成部分,并注重通过再贴现传递货币政策信号。自此,人民银行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再贴现操作体系,并根据金融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的需要,不定期公布再贴现优先支持的行业、企业和产品目录。

  从1998年开始,为适应金融宏观调控由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的需要,加强再贴现传导货币政策的效果,规范票据市场的发展,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完善商业汇票和再贴现管理的政策。改革再贴现、贴现利率生成机制,使再贴现利率成为人民银行独立的基准利率,为再贴现率发挥传导货币政策的信号作用创造了条件。为适应金融体系多元化和信贷结构调整的需要,扩大再贴现的对象和范围,把再贴现作为缓解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短期流动性不足的政策措施,人民银行还提出,对资信情况良好的企业签发的商业承兑汇票可以办理再贴现,将再贴现最长期限由4个月延长至6个月。

  2008年以来,为有效发挥再贴现促进结构调整、引导资金流向的作用,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再贴现管理:适当增加再贴现转授权窗口,以便于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法人申请办理再贴现;适当扩大再贴现的对象和机构范围,城乡信用社、存款类外资金融机构法人、存款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均可申请再贴现;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促进商业信用票据化;通过票据选择明确再贴现支持的重点,对涉农票据、县域企业和金融机构及中小金融机构签发、承兑、持有的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进一步明确再贴现可采取回购和买断两种方式,提高业务效率。

  再贷款——

  引导扩大县域和“三农”信贷投放

  相比较再贴现业务来说,再贷款可以更为迅速地支援地方。如2011年初,我国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安徽、江苏、陕西、甘肃等冬小麦主产区旱情严重。为统筹做好受灾地区春耕备耕金融服务工作,加大对重点地区抗旱救灾的资金支持力度,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 支持重点地区做好春耕抗旱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对河南、山东、河北等受旱灾影响严重的8省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100亿元。

  同一年,为有效发挥支农再贷款支持扩大涉农信贷投放、促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引导作用,人民银行还下发了《关于认真组织落实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激励政策及农村信用社专项票据兑付后续监测考核激励约束政策的通知》,决定自2011年4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对同时达到比例考核政策和专项票据兑付后续监测考核政策标准的425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和16个村镇银行,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元,支持其在审慎稳健经营的前提下扩大涉农信贷投放。这两项再贷款的举措都对支持“三农”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1984年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再贷款一直是我国中央银行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调整再贷款利率,可影响商业银行从人民银行取得信贷资金的成本和可使用额度,使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发生变化。例如,当人民银行要收缩银根实行紧缩政策时,可以提高再贷款利率,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增加商业银行向人民银行的贷款成本,抑制商业银行向人民银行的贷款。

  同时,再贷款利率的调整也是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和社会宣传货币政策变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产生一种预告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预期。当人民银行提高再贷款利率时,表明人民银行对通货膨胀的进展发出了警告,使厂商慎重从事进一步的投资扩张;当人民银行降低再贷款利率时,则表示在人民银行看来通货膨胀已经缓和,这样就会刺激投资和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作用。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再贷款一度成为人民银行吞吐基础货币最重要的渠道,占基础货币供应总量的70%至90%。近年来,为适应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由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的需要,再贷款所占基础货币的比重逐步下降,结构和投向发生重要变化。新增再贷款也主要用于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引导扩大县域和“三农”信贷投放。

  再贴现率计算方法

  举例来说,如一家商业银行用客户贴现过的面值100万元的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贴现,中央银行接受这笔再贴现的票据时,假定商业银行实际取得贴现额88万元(贷款额),票据到期日为180天,则按月利率计算,其再贴现率= [(100-88)/100]×(1/6)×(100%)=2%,即商业银行需向中央银行缴纳2%的再贴现回扣。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读懂GDP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