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电影不缺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2 04:09 来源: 信息时报距离2月14日仅剩两天了,你是否还在为如何与伴侣度过而颇费脑汁?懒得动脑子的、传统的、尚在初期发展阶段没有别的事可以做的情侣们,永远有一个地方,消费合理还可打发时间,就等你们买两张票,外加双人爆米花可乐套餐,对号入座。先看一下今年有哪部情人节电影可以让时间过得温馨、暧昧又有趣吧,最重要是还能学会爱情的秘诀。
不仅仅是小清新
《Love》 江离
一提起台湾爱情电影,第一个蹦出来等同的词就是:小清新。眉目干净的少男少女说着文艺腔台词,懵懂地爱来爱去。小清新不是不美妙,只是多了,仿佛都成了类型片,流于小众敏感内心小挣扎小情绪。而《Love》却是个变种,它用特别传统的态度诠释,面对爱情的残酷面,我们是否还要去相信爱是这世上最美好的礼物。
影片中三段故事,都是讲爱是宽容,乍听之下,又真是一部说教片。影片开篇12分钟惊艳的长镜头已经足以阻止你的呵欠,从女生厕所的角落开始,在台北信义区穿梭,最后看到街区的样貌,镜头从一个人转到另一个人,暧昧而微弱的联系将八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迅速建立起来,彼此之间各有独立故事,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很多分段式或几组人物交插式的爱情片要高明许多。三组人物关系,不乏尖锐的对立面和戏剧冲突点,赵薇与赵又廷,未婚妈妈与花花公子,胡同糙妞在高帅富面前有拙劣的艳舞和窘迫的心思,客气拘谨的台北精英在热情生猛的北京人面前也有不知所措和“被整”的笑果。未婚妈妈最后放下对“台北人”心结其实有不言自喻的涵义。钮承泽聪明在这一段故事邀请了北京编剧来主编,拍出了台北与北京的文化碰撞,展现出精英与平民在不同层面的情感弱点,对台北“那种人”和北京“这种人”的不着痕迹调侃,有微妙感。这看似个王子垂青灰姑娘的老梗其实有小聪明,未婚妈妈没有因为被感动而草率接受王子的热情,王子也没有因为妈妈撩人的热舞而失去理智,节奏舒缓而流畅。
而舒淇与钮承泽这一段被包养女和富商之恋,故事设定不免俗套,最浪漫一幕定格在阮经天拉着舒淇狂奔,慢镜头下,舒淇被吸引。段子虽俗,但看着男女主角鲜嫩美丽的样子,刹那也会觉得空气中流动着粉红色泡泡。舒淇决定挣脱鸟笼的告白和钮承泽回到豪宅睡在长椅的镜头,为看似难以理解的行为提供依托,倒是让“真爱一个人会祝福她”的创作背景显得不那么突兀。
而最为争议的是彭于晏、郭采洁、陈意涵这一组,年龄层、价值观和年轻人最接近,也最为纠结和惨烈。劈腿真的可以被原谅吗?如果说可以太童话不真实,那么小霓抱着老爸哭诉“我是不是受了诅咒?为什么我不能和自己最爱的人在一起?也不能和我最好的朋友在一起?”就不能说没有过导演的思考和挣扎。继上一组“爱是放下”后,钮承泽继续传达“爱是勇气”的观点,除了爱,没有其他办法砥砺生活中的隐痛。
三段故事,时而温馨有趣,时而老成宽厚,时而轻狂热血。透过现代男女交换或占有的情爱关系,用戏谑的口吻和温暖认真的态度告诉大家,即便是爱情中的伤痛与眼泪,都可以回味幸福的甘甜。就这点来说,虽然它仍有小清新气质,其实已经超越小情小调的范畴。而且,每段戏的笑料都出奇不意,充满真实感。尴尬气氛下的笑点与精彩的对白让气氛一直十分轻松。拍偶像剧出身及以《艋舺》扬名的钮承泽深谙如何把偶像剧中自我但感动人的元素与大众喜闻乐见的商业元素结合起来,虽然有心急的部分,故事铺垫上不够丰富,有些台词过于矫情,但这仍然是一部有情怀的优秀商业电影。由此,也想到大陆即使是爱情喜剧,都散发着一股怨气和戾气,《Love》的精彩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的受捧,提示当下这个时代的喜剧片可以并应该这样拍,小众小清新登上大众大轮船,结局就是皆大欢喜,涛声依旧呗。
说的是爱情,谈的是金钱
《我愿意》 杨文
有人因为宣传看了这部电影,回来愤愤然告诉我说,真是部意淫到家的电影,无法无天了。她的意思是整部电影完全是空谈,一个如此优秀的剩女仅仅因为一次感情失败就剩了这么些年,一个珠宝公司的老总,人帅多金,如何就纠缠着这样一个剩女,一个更大企业的老总,他的生活也似乎只有这么一个剩女,这仿佛是我们刚看过的某部清穿剧,或者某几部,人帅多金有权有势的阿哥们只爱着一个女子,这次的情况不同的是,这个女子,已经到了三十多的年纪。
我想,这大约是定位问题。作为一部以剩女作为卖点的电影,不把目光放之于剩女的普遍现象,却只聚焦于如舞台上下的李冰冰般算不得真正剩女的剩女身上,其产生的效应或者只能是舞台下的李冰冰无比同情舞台上的李冰冰,而其他人,却对这样一个离自身甚远的故事而感到茫然,从而失去了观看的耐性。
或许这算不上多大的伤害,真正致命的定位问题在于电影从头到尾离不开两个字:金钱。在爱情电影里谈钱,如果不是出于某种道具性的反差需要,那必然会对电影带来致命伤害,这种伤害从一开始就到来,XX网、XX店、XX珠宝……在电影中出现的频率远大于某些配角出现的频率,台词、特写、剧情植入,这让一部电影的商业味道骤然浓了起来,所有人都在盘算着这个品牌出现了多少次,可能收了多少钱等等,哪里还谈什么爱情?再谈人物,基本上出场的人物可以分为这么几类:穷人、富人、更富的人、更更富的人,剧情可概括如下:穷人和更富的人追富人,结果更富的人变成穷人,穷人变成更更富的人,赢得了富人……看官你是否也觉得这个爱情片里金钱的意味十足?你是否也觉得这电影从头到尾充满了铜臭味?你是否也觉得,这就是个劣质的三流电视剧?
孙红雷或许是电视剧演员出身,所以他对此类角色驾轻就熟,腆着个脸皮笑肉不笑地出现在大银幕上时,让我对其曾经有过的好感顿失,而讲究演技的李冰冰显然把演员这份工作做到了极致,其敬业程度不可言表,在该哭的时候她会哭,在不该哭的时候也在哭,让人很难理解的是这样一部和感人扯不上半点关系的电影中,她流泪的镜头特写了无数次,也算是先锋派的艺术了。
国产电影缺爱情片,基本上所有的国产爱情片都在及格线的冲锋中躺了下来,我们给予尊重,以及敬意,而《我愿意》显然不是冲着及格来的,整个过程更像个融资过程,万般不理会,只要广告真。即便是零票房,我想片方也狠狠赚了一笔。
韦家辉为爱设置迷失林海
《高海拔之恋2》 云飞扬
“只要韦生参与的电影,不管当监制还是编剧,都是他主导,就算我们提出任何意见,他主创的思想、意念也一定保留”,这句话对我们这些银河映像影迷来说,印象极为深刻,杜琪峰也一再在访谈中提到合作过程里韦家辉的主导作用。韦家辉从来就不愿意做简单故事,总是尽可能把故事搞得错综复杂,即使观众觉得本片中的矿工王宝强那么拉风,竟然比《单身男女》中的工程师吴彦祖还要悍然,就抢走了高圆圆。古天乐再一次悲催,胡子拉碴,酩酊大醉,误入香格里拉。香格里拉的林海,是迷失与坚毅的爱之森林。
《高海拔之恋2》构思奇诡,电影的光芒很是特别,极端的人做着看似极端又寻常的事。韦家辉领衔编剧,杜琪峰做导演,集合古天乐、郑秀文、高圆圆、恬妞、李光洁、王宝强的《高海拔之恋2》,显然有太多韦家辉的痕迹和烙印,尤其是选择与释怀这两个叙事母题。《高海拔之恋2》很特别,杜琪峰和韦家辉探究了爱情的真假,友谊的成色和命运的偶然,是一出《大只佬》、《神探》和《再生号》的变奏版。爱和理解,在《高海拔之恋2》中有着多个层次,特别是古天乐、高圆圆被设置成巨星,而郑秀文则是资深粉丝,这就加大了故事的蕴涵。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海拔之恋2》里有意地掩盖了一个故事,那就是高圆圆与王宝强的故事,在剧中这个故事是作为古天乐与郑秀文、李光洁与郑秀文的爱情背景设置的。然而当红明星与矿工的身份距离有多远,这段爱情里的传奇应该就有多高。高圆圆舍弃古天乐,选择王宝强其实也暗示着电影的主题,即追求那种那心灵满足的爱情,而不是物质的丰裕的爱情。片子临近结尾时王宝强与高圆圆快乐忙碌的小店生活,就是这种爱情的真实状态,或许也是爱的本然状态。因而在这里,这个故事其实暗示了古天乐误入香格里拉的真实意义,那就是找回爱情的自我,找回自我的爱情。
也许,作为超级巨星的古天乐,很容易在生活中迷失。要么迷醉在光芒四射的演艺生涯中,以为与高圆圆的片场之爱便是挚爱,原来错了。又或者在特定环境中,与旅店老板娘偶然相遇,阴差阳错介入对方生活,崇拜、理解、宽容和熟悉,便又认为这是真爱,可能又是不够自然,因为那并非是古天乐生活的常态,他的工作是诠释别人的人生。最终,他为郑秀文制造了《高海拔之恋2》,送给了李光洁另外的结局。绝境林海中的李光洁,坚持了七年,却终究不得走出。李光洁和王宝强都与都市中人大不相同,他们的坚持,有确定的目标,无论成败都不犹疑,也许古天乐和观众都从他们身上体会到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