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 忠诚百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2 05:40 来源: 经济日报“我是人民公仆,如有不廉洁、不公正、不负责、不作为的任何一点,定将主动辞职,坚决言行一致,决不失信于民!”这是公安部副部长、纪委书记、督察长刘金国坚守了几十年做人做官的信条。
(一)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危险性最大的一次石油化工火灾——2010年7月16日18时12分,大连新港码头油库起火爆炸。
“第一反应是,这火没得救了。”赶到现场,有着20多年消防经验的大连消防支队支队长丛树印大脑一片空白。
大连新港,中国储油量最大的深水油港,一旦发生连锁爆炸,600万大连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晚上10点多,刘金国按照公安部的部署,迅速赶赴大连,指挥灭火。
石油化工火灾扑救是世界难题。1989年8月的青岛黄岛油库火灾扑救,13名消防官兵、6名油库职工牺牲。但跟这次相比,黄岛火灾有4个油罐爆炸,每个储油量不到1万吨,而大连新港,单是10万吨储量的大罐就有几十个……
危急关头,刘金国表现出了惊人的镇定与超常的智慧。命令一道道下达:全国调集泡沫、手动关闭阀门、千方百计阻挡流淌火、死保大罐……
其间,6次大爆炸让人站立不稳。大连市副市长王立科劝了刘金国3次,让他后撤。第3次,刘金国急了:我来了,就没想过活着回去!
“部领导站在那里,在我心里,就像一面旗帜。”消防员都郁说。
年近花甲的刘金国,在火线最前沿站着指挥了整整8个小时。
17日上午10时,肆虐的大火终于被扑灭了!
“我站在那里,起码在心理上是一道最好的防火墙。”刘金国说。
(二)
刘金国的工作几乎天天持续到深夜,每工作完一天,他会在日历上画一个圈。在刘金国办公桌的台历上,大大小小圆圈,证实着这位副部级官员几乎没有休息日。
“我越来越有一种紧迫感,希望在有生之年,多为党和人民干点实事,多解决老百姓的疾苦,让社会多一些公平公正。”刘金国说。
秉承这个信念,刘金国争分夺秒,毫不惜力。
“为了人民利益,向着胜利,不顾一切,奋勇前进!”这是刘金国在一份全国公安机关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清网行动”简报上的批示,也是他的座右铭。
记者了解到,“清网行动”的203天里,简报共发1831期,刘金国批示了1311次;“清网行动”结束时,他对行动的批示,前前后后超过了2000次。
“我的热血在沸腾,我的激情在燃烧。”这是刘金国在一份“清网行动”战果简报上所做的批示。
力透纸背的文字凝聚着刘金国对公安工作的一腔热血。行动期间,刘金国主持召开了10多次全国性调度会、领导小组会,响亮提出“全警动、全民动、全国动”的行动战略,叫响了“有逃必抓、除恶务尽”的口号,攻坚、决战、冲刺,步步紧推,行动战果每天汇总排名,全国公安机关齐头并进。
令公安部警务督察局副局长王志刚记忆最深刻的,是一次动员部署会上刘金国的诘问:那么多在逃人员抓不回来,我们又怎能睡得着、坐得住?
其实,这些年来,无论指挥什么行动,刘金国都有寝食难安的紧迫感。他就像上紧的发条,将每场战役都指挥得酣畅淋漓。
(三)
为官30多年来,刘金国的廉洁有口皆碑。多数人认为,这个领导太不近人情。
刘金国担任领导职务30多年,爱人却一直是临时工;他亲手审批过近20万个“农转非”指标,可是自己的38个亲属,却无一跳出“农门”。
他说:我是公家的人,跟亲人有关的事情都叫做“私”。
坚守纯粹的廉洁,嫉恶如仇、刚直不阿,让刘金国这个公安部纪委书记、督察长做得响当当。
在一次公安机关反腐倡廉建设会议上,刘金国说:“纪委不办案,就如同工人不做工、农民不种地,要像打击暴力犯罪一样严惩腐败!”
公安部警务督察局二队副队长张爱红去年8月到江苏徐州调查一个信访案件。
信访当事人闫某一见到他就说:“我就知道你们会来。前几天有个人给我打过电话,叫我同志,这么多年还没人这么称呼我同志。”
张爱红一头雾水。“电话里怎么说?”他问。
“他说,我是公安部纪委的,叫刘金国。你的来信已经收到了,别着急,我们正在派人调查。”
张爱红开始没敢相信:刘金国副部长真的给这个边远山区的农民打过电话?
几天后,他去广西调查另一起案件,当事人竟然也说接到过刘金国的电话。这下,他信了。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马维亚始终忘不了2008年冰雪灾害期间刘金国在广州火车站现场跟战友们的对话:
“我们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旅客,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父老兄弟姐妹。不要推卸责任,要挺身而出,就是丢了职,罢了官,也要对得起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