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京城庙会为何“同一张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3 00:02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苏丽萍

  “逛庙会了吗?”这是前些年春节期间不少北京人的见面问候语之一。

  庙会,源于旧时的祭祀活动,后逐渐与集市交易融为一体,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过年内容。过去的庙会对商品流通起到过积极作用,庙会的集市是吃穿用玩,无所不包的。

  厂甸庙会刚恢复那几年,最多时曾安排30多档花会来表演。天桥的中幡、延庆的木偶秧歌、密云的扑蝴蝶……特别受欢迎。不少市民反映,厂甸庙会自去年起搬至陶然亭公园举办,全然没有了年味。

  如今,千篇一律成为人们对庙会最多的抱怨。庙会和庙会雷同,摊位和摊位雷同。传统的老北京庙会其实就是民俗演出与民间商业的汇集地,二者缺一不可。不过时下庙会组织者的商业神经明显更强,以致庙会文化演出活动显得陈旧落套,难为百姓接受,而且不少庙会只是开张时有民俗表演,接下来全是叫卖东西。怀旧,是庙会的主题,但人们很难再回到过去,很多似是而非。很多庙会上,最火的不是老北京小吃,而是烤羊肉串,庙会俨然变成了小吃街,令人啼笑皆非。

  其实,庙会蕴藏着文化及商机,政府在规划、管理上,还有着很大的作为空间。举例来说,小吃是庙会的主角。但是,庙会上的老字号小吃,却是遭遇“克隆”最严重的地方,正宗老字号追查假冒商标又有难度。而庙会小吃的招标经营权,却只需要提供经营许可证、食品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就可以,而不需要经营者提供商标注册证明,这无疑给商标侵权提供了机会,对于庙会的本来形象构成了伤害。而今年龙潭庙会烤串挤掉小吃,不少人认为没有年味,但在商家看来,赚钱才是最重要的。对此,有专家表示,庙会是文化产物,文化才是庙会的核心,商业性只是附加价值,两者虽缺一不可,但是商业性不能凌驾于文化价值之上。而目前庙会举办重点过度集中在项目招商、价格竞争上,忽略了文化,自然丢掉了品质。

  也有专家建言,北京的庙会欲摆脱同质化的尴尬,可做区域性的规划。南部城区的庙会,如龙潭庙会,可主打宣南文化、天桥文化,重现老北京市井生活;北部城区庙会,如地坛庙会,可主推皇城、坛庙祭祀文化;东部城区的庙会可以粮仓文化为特色;西部城区庙会可再现老北京贵族节庆习俗。这样不同地区的庙会主打其地域性的文化,既避免了同质化,又能弘扬老北京传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