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抢劳动力 输出地提早开招聘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3 04:06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广东求人倍率达1.15~1.18 创下新高
劳动力本地化将是今后中长期趋势
相比大年初十,元宵之后的人力资源市场热闹了许多,增城新塘开工的工厂已经增加到五六成,奥蒂制衣有限公司的员工也已经从之前的五成增加到八成……上个周末,记者回访发现,开年之初萦绕在劳动力市场上的阴霾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所冲淡。
不过,趋势难以改变。数据显示,广东的求人倍率已经上升到1.15~1.18,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高位。而劳动力输出地纷纷将招聘会提前,以留住当地劳动力。但是,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种种情况显示,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正在缩小,单纯依赖劳动力优势已经走不通,广东甚至中国都终将面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应对人口红利拐点的到来。
文/记者 蒋悦飞 图/记者 倪黎祥
记者回访
求职者多了 工厂主稍稍松了口气
人多了好多。这是上个周末,记者来到广州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的第一印象。在一楼,从四面八方而来的求职者已经将大厅挤满,一些企业不得不将求职摊位摆到楼上。记者了解到,在增城新塘、东莞、江门的智通人才连锁,求职者蜂拥而至,将招聘区围堵得水泄不通。
大部分的工厂主,也是稍稍松了口气。大年十一,由于员工不到五成,奥蒂制衣有限公司老板刘卫星亲自到人力资源市场上抢人;而这个周末,“八成已经回来了,感觉轻松好多”。
在新塘,虽然没有开工的企业还是有很多,但是相比之前不到两三成的惨淡,而今已经增加到五六成。新塘街上,已经明显地热闹起来了。
“九成人已经回来了,现在还差五六十个。”京木木制品(东莞)有限公司的唐先生告诉记者。普工已经招满,现在最缺的是木工、焊工师傅。
广州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主任张宝颖透露,根据他们监控,截至2月6日,新增来广州就业的求职人员已经超过了10万,相比他们之前调查所得知的广州节后急需补员11.38万人,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用工新动向
“以前是我们挑人,现在是他们挑我们。”
“以往我都收了一大沓简历了。”广州开锁大王的经理王治东向记者比划着,但是现在,“在我的劝说之下,才收了这么一点点(大约七八张的样子),还不知道他们肯不肯来。”
刘卫星告诉记者,现在招到的八成员工是自己用来回车票报销、介绍一个人给500元等优惠政策吸引过来的,不少朋友的工厂则还在等着工人来开锅。
“以前是我们挑人,现在是他们挑我们。”深圳市望家欢实业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的隗先生告诉记者。
求职者的要求正在提高。调查显示,88.5%求职者的薪酬(月薪)待遇在2000元以上,能接受1500元以下待遇的求职者已经微乎其微,仅占1.3%。
张宝颖透露,广东全省刚刚得出的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为1.15~1.18,“这是从没有过的,以前一般是1.0~1.1”。
张宝颖告诉记者,今年不少输出地招聘会比输入地要早,趁农民工还没有外出之前留住他们。“那些江西人都不来了,听说那边的企业和政府部门直接去火车站招人。”在增城新塘,一名工厂主告诉记者。
岗位也有减少的迹象
招人越来越难,不过岗位也有减少的迹象,记者在人才市场已经很难找到一招几百数千人的大手笔了。
“整个用工环境有所回落。”张宝颖表示。统计显示,2011年广州全市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总量是472.5万人,相比2010年减少21.6万人,降幅为4.37%;其中企业招聘为270.3万人,减少5.09%;求职者202.2万人,减少3.39%。
“2012年的用工总量不一定会比2011年高。”张宝颖表示。“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进入广东的劳动力总量将会减少,企业要留住人,必须对员工加强培训,减少流失率。”
在智通人才招聘会现场,记者发现电子商务、外贸人才特别受企业欢迎。智通人才公共关系本部副总监蔡小梅表示:“电子商务势必是一个前景无限的领域。专业人才成热招状态也不足为奇。”
经济学专家透析
用工短缺长期未必不是好事。—— 欧江波(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
欧江波表示,从需求来看,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集中爆发之后,广东中小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在减少,提高员工工资的幅度非常有限,所以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在下降。
从供给角度看,有专家表示,人口红利将在2015~2020年之间出现一个拐点,大量依赖年轻劳动力的珠三角受这方面的影响就比较显著。二是现在不仅仅是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包括各个地区的中小型城市发展都很快。对于农民工来说,离家近、待遇也不差,内地的省份已经极大地分流了农民工。三是2008年之后,四万亿的刺激政策使内地中小城市迎来大发展,它加强了劳动力本地化的趋势。
劳动力减少趋势至少要5年
在欧江波看来,劳动力市场上的这种变化从正面上可以倒逼经济增长,促使企业转型升级。“原来单纯依赖劳动力优势获得竞争力已经是越来越走不通了,也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但是,劳动力的减少必然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特别是在短期内。欧江波表示,“今后更需要技术、土地和管理的创新,来提升企业的档次,产品的品牌,从‘三来一补’走向自主创新。”
欧江波强调,这一趋势不是短期的,而是中长期的,至少要5年。
人口学专家透析
“不是人少了,而是人家不来你这儿了。”—— 郑梓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和人口学研究所所长)
“人口红利将来肯定会有一个拐点,但是当年、过去几年以及未来三五年,人口红利都不会出现一个大的拐点。广东总体面临的还是一个劳动力众多的问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和人口学研究所所长郑梓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表示,当前广东的外来劳动力从1500万增加到2000多万,增加了近三分之一,“何来拐点?全国、广东目前要解决的还是就业问题。”“狼要来了,但是狼还没有到,不要拿人口红利来说事,现在劳动力还多的是。”
人口迁徙更理性
那么,如何解释当前劳动力市场上,外来务工者日渐减少的问题?
“当前面临的是劳动力结构性的问题。”郑梓桢分析到,经过30年的变迁之后,我国的人口迁徙正在走向理性,而原因是因为成本效应在起作用。
他表示,在改革开放之初,富余劳动力到广东一个月可以赚三五百元,比在家乡的收入可观,而香港企业在广东也没有社会保障缴费成本。所以这一阶段,这种迁徙对双方都是值得的。
但是过了30年之后,工厂要规范起来了,待遇、社保等都要跟上。而对劳动力来说,3000元工资也只能解决自己生存问题,不见得对自己的家庭有多大的改善。
“所以,不是劳动力不够,而是劳动力不到你这儿来了。”郑梓桢强调。虽然家门口的工资也是那么低,但是至少不用一年回趟家。即便来了,他们的期望也和之前不一样了,不仅仅要待遇,还要进城,要身份的认同。“工厂主如果不意识到这一点,就只能不断地用小恩小惠去招工,不断地陷入招工难的境地。”
郑梓桢表示,广东最终都要走上用提高生产力来抗击人口红利拐点的到来,“不管人口红利的拐点来不来,广东都要打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