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即将驻扎美军士兵的澳大利亚军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3 13:2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你们来的目的是什么?”当《环球时报》采访组日前坐在澳大利亚第一集团军陆军准将费格斯·拉克兰面前时,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他的这番发问。该集团军驻在澳北部海港城市达尔文。两个多月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这里宣布美国即将扩大在澳军事存在的消息。事实上,在与澳国防部联系相关采访的往来邮件中,像拉克兰提出的这类问题,记者组已经被反复问了很多次。澳大利亚的警惕看上去一点也不比中国人对美澳军事合作的少。不过,澳军方最终向记者发放了“通行证”。《环球时报》记者成为第一个走进中美澳关系最新敏感点的达尔文军事基地的中国记者。
第一批驻澳美军将进驻这里
接到澳国防部同意采访达尔文军事基地的电话时,记者正在悉尼机场等候飞往达尔文的班机。此时,距飞机起飞还有不到1小时。之前为申请这次采访,记者向澳国防部发了六七封邮件,每一次他们都要求提交更详细的采访提纲,却始终没有接受我们的申请。
下飞机后驱车20分钟,我们来到驻扎在达尔文的一处名为罗伯逊军营的基地。该基地处于典型的澳北部人烟稀少地区,附近只有毛利人居住区。与一路上热带风情的林木不同,基地四周是开阔原野和一些灌木丛。基地门前没有想象中警戒线和重兵把守的紧张气氛,门口像个小型边检站,但周围铁丝网提醒我们,这是个不同寻常的地方。
在登记了证件后,记者一行还得在一张表上签字承诺遵守这里的一切规定,然后军营的克里斯上尉开车载我们进入基地内部。该基地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达尔文3个军事基地之一,也是澳最新和设施最好的基地,这里健身房、游泳池等设施一应俱全,“这正是美军所看重的”。一眼看上去,基地内“军事味道”并不浓,简单的板式房屋散落其中,三三两两的军人偶尔穿行而过。据介绍,该基地日常驻军约4500人,“不过现在没有那么多”。
“那就是第一批美军将进驻的地方。”克里斯指着路边一条沟渠对面的几排房屋说。这个消息触到了我们这些为此而来的记者的兴奋点,身旁的澳大利亚军人反倒出人意料地“坦诚”。他们主动将车停下,并大方同意我们的拍照要求。据他们说,今年第一批200至250人的美海军陆战队队员就将进驻罗伯逊军营,在训练半年之后将转至距此约750公里的另一处军事基地。
此前美国和澳大利亚媒体报道说,美国将在达尔文库纳瓦拉海军基地内建立一个军事指挥中心,最终规模为2500名海军陆战队员。这将是二战以来,美国第一次在南太平洋部署如此大规模的战斗部队。澳军方官员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现在这里还没有为美军新建营地,但今后会随驻军增加而建设。据介绍,去年已有100多名美军海军陆战队员来到这里,跟澳军人吃住一起。澳向美军提供“完全平等待遇”,“可以使用所有设施”。
达尔文的气候似乎不适合军事训练。我们抵达当天,这里的相对湿度超过80%,湿热让人窒息。克里斯指着军营内一处工地说,潮湿让房屋不得不几年就翻修一次。当地天气的变化也反复无常,一分钟前骄阳似火,一分钟后就会下起瓢泼大雨。尽管气候条件不利,但美军决定在此驻扎让当地地理位置的“优势”显得更突出。达尔文是澳北方领土地区的首府,被称为澳通往东南亚的门户,它离印尼最近的地方只有几百公里,距南海约2000公里。有人因此将此地称为美国“重返”亚洲、牵制中国的起点。拉克兰准将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美军职业素养很高,不过它们对某些领域的关注还不够,我们能为他们提供地区经验。”他在接受采访时还多次强调,美军在达尔文军事基地是“轮换”而非“驻扎”。
(责任编辑:林秀敏)
中美都是朋友,但盟友只有一个
数百架日本战机从航母上起飞,随之而来的轰炸令一座平日繁荣的城市陷入呼救声中。这是电影《澳洲乱世情》中一段画面,描述的正是二战中的达尔文。达尔文是澳大利亚本土唯一遭受过战争洗礼的城市。从1942年开始,在二战期间这里共被日军轰炸63次,因此被称为“澳大利亚的珍珠港”。
70年过去了,走在达尔文街头,仍然很容易感觉到这里遗留下来的战争记忆。在斯托尔克山码头,一块纪念碑上记述了这里经历过的苦难。另一处“二战石油管道”遗迹则提醒澳大利亚“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只篮子里”。这些历史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影子:美国。这里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发起反击的地方,美国“皮瑞”号军舰至今还沉在这里。
去年11月,奥巴马在宣布驻军达尔文之前,先到“皮瑞”号纪念馆敬献花圈。当《环球时报》记者坐在拉克兰准将面前时,这段历史也被他同样提起,以证明澳美“合作历史悠久”,“关系密切”。他说,自己服役30年,曾多次和美军合作。对于澳大利亚人来说,澳美军事合作算不上什么新闻。
在澳大利亚,这种观点很有市场,无论在军方还是在民间。尼尔·奥尔姆是澳国防部主管国际政策的第一助理秘书,多次参与澳中防务战略磋商。他认为,中国民众不相信美军驻澳并非针对中国,是因为不了解澳美百年的合作。在达尔文市北方领土地区议会大厦的图书馆,一些当地民众说,他们知道美军要来,但既不吃惊也不担心,而且“美国人还会带来钱”。澳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东亚项目总监林达说,如果这一决定不是在奥巴马访澳时宣布,原本不会产生这么多误解,而且更符合澳大利亚利益。
“但对于中国,澳大利亚公众的看法是分裂的。”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国际安全项目总监罗里·梅德卡尔夫这样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该机构曾做过一个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在2008年之前,澳大利亚人对中国的友好度逐年递增,但自2008年开始,澳大利亚人对中国的看法则“越来越冷”。罗里·梅德卡尔夫说,澳大利亚民众对中国军力和影响力愈发担心,他认为其中的关键原因是“中国的不确定性”。他说,美澳同盟关系主要针对的是不确定性,而现阶段澳对中国的未来有太多不确定。对于澳美中三边关系,梅德卡尔夫用一句话来描述:美中都是澳大利亚的朋友,但盟友只有一个。
(责任编辑:林秀敏)
澳大利亚的选择题
目前,中国已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澳大利亚,这句听上去干巴巴的陈述,随时随地都能得到生动解读。悉尼著名的曼利海滩周围有很多卖旅游产品的小店,店员看见记者一个劲儿地翻看T恤上的标签,突然冒出一句:“这件不是中国产的。”确实,在这里找一件不是中国制造的纪念品真不容易。《澳大利亚人报》主编克莱夫·马蒂森说,中国新闻已经成了他们报道的重要部分,读者最关注的就是中国经济。“澳大利亚是中国脐带上的婴儿”,一名来澳20多年的华人司机这样对记者说道。似乎担心华人身份影响这句话的可信度,他特意补充说,澳洲人也这么认为。
“澳大利亚有两种未来,一种是经济未来,一种是战略未来。”澳国立大学战略和国防研究中心主任休吉·怀特对这种观点解释称,当澳大利亚人谈到经济时就会想到中国,中国的持续增长和进口是澳经济自信的原因。但当中国的发展快到超出澳大利亚人的经济愿景后,中国就显得太强,甚至威胁到美国主导亚洲的战略。而美国的主导正是澳大利亚选择的战略未来。怀特说:“我们不愿在两者之间做选择,但这取决于中美如何相处。”
在澳国防部官员奥尔姆看来,这不是澳大利亚的选择题。他说,澳处在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位置上,问题是如何平衡所有关系,和两边都做朋友。这让记者想起在达尔文市北方领土议会大厦看到的情景。在这个美军即将入驻的城市,议会大厦一进门处悬挂着“出入平安”的字幅,字幅下的展板贴满庆祝中国春节的红包、龙和福字,在迎接美国的同时迎接中国。(郭芳 邱维)
(责任编辑:林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