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3000万难解鱼污染困局 天津盼设水源地保护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4 01:59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彭斐 发自天津

   本报2月2日刊登 《引滦入津水源地遭“鱼污染” 根源或在管理缺陷》一文之后,报道引起天津市有关方面关注。

   昨日(2月13日),天津市发改委召开“引滦水源地水产养殖治理”专题会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受邀参加了上述座谈会。

   上午9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天津市发改委1709会议室,天津市水务局、环保局、财政局、发改委区域经济处以及水利部相关负责人陆续到场。会议由天津市发改委副主任杨振江主持。杨振江表示,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和市长黄兴国对文章中所提水产养殖污染引滦水源地作出专门批示。

   天津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要从根源上解决污染问题需要出 “组合拳”,在保证治污资金的前提下,还需设立水源地保护区,让水质治理有法可依。

  网箱统计成为难题

   “各方都想把水源保护好,但是难度巨大。”天津市发改委副主任杨振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仅凭天津市每年3000万元治理资金,引滦水源地的污染问题很难解决。

   据了解,天津市、河北省于2009年签署相关协议,规定天津市发改委、水务局、环保局、财政局落实,每年拿出2000万元资金帮扶河北省,用于保护滦河水源。记者昨日从天津市发改委获悉,治理资金已于去年提升至3000万元/年。

   由于资金的压力,天津市除出资以外还积极引导地方项目。而实施3年来,河北省也尽了相当大的努力,比如污水处理厂项目,河北地方投入占主体,天津市给予了一定补助。杨振江表示,自2009年项目实施后,政府在沿线各种治理投入巨大,仅天津市3000万的治理资金可能就能带动当地投资达6亿~7亿元。

   在河北、天津两地政府花大力气治理滦河水质的同时,沿线老百姓借助水库发展养殖却让有关部门犯了难。据杨振江透露,现在连有多少网箱都还没统计出来,由于沿河遍布大沟、小沟和支流,有的地方甚至连路都没有,都得坐船才能到达,因此统计网箱也成了一大难题。比如单是潘家口水库的网箱数量目前就有3种说法,一种是十几万箱,地方政府反映的是3万多箱,还有一种说法称有5万~6万之间。杨振江表示,如想彻底摸清,仅普查就得花高昂的费用。

  水源保护区仍待划定

   天津市水务局 (引滦工程管理局)水资源管理处副调研员杨应健表示,近些年天津市着力治理水源,但引滦水污染源只有15%来源于天津市,其他70%以上来自于河北遵化以及承载库区,这些范围在天津的行政管辖范围之外。

   杨振江无奈地表示,占(水源)15%的于桥水库水质治理就要花3亿元,而占污染80%以上的上游水源地治污,每年靠3000万元资金是不够的。

   “近几年引滦水质没有恶化,但如果仅从氮磷指标来看,供应天津的水质是劣五类。”杨应健表示,治污若没有河北省、天津市的财政支持是不行的。

   实际上,上游许多保护工作面临无法可依的窘境。在没有依据的情况下,如要治理只能拿钱说话。

   据了解,2010年环保部、水利部曾成立联合调查组,调查引滦沿线水质现状,之后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天津写一个关于生态补偿机制的方案,并要求河北省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

   天津市环保局水环境保护处处长王东富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天津生态补偿方案已经成稿,保护区则需要地方政府划定,目前天津于桥水库已被天津市划为水源保护区。“我们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出来牵头,把河北、天津的利益聚集点放在一起,河北、天津双方据此进行协商,寻找治理的切入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