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4 05:25 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月13日发布的2011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11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机械工业实现了产销和效益的平稳较快增长,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不过,与“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超高速增长相比,机械工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却出现全面回落,特别是利润增速加速回落,这与持续扩大的产业规模形成鲜明反差。这表明机械工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不断积聚,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形势越来越紧迫。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反映行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中,2011年,机械工业产值增速和利润增速双双呈现持续下滑态势,利润增速回落幅度明显快于产销增速,表明机械工业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速由上年的33.93%下滑至2011年的25.06%;同期利润增速由55.6%下滑至21.14%;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29%,较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受用户行业投资放缓、出口市场动荡加剧等因素影响,机械工业过去一年的产品销售情况也不乐观。其中,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速约为20%,远高于前两年10%左右的水平;企业订单增速明显放缓,机械工业联合会重点调查企业的累计订货同比增幅年底降至6%左右,低于上年同期30%以上的水平。
企业订单数量减少和库存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需求的放缓,也说明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进出口的数据却表明,国内的市场空间其实还很大,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制造能力不足的矛盾让我国机械工业面临着尴尬的发展境地。
据海关统计,2011年,我国机械工业进口用汇高达30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18%。机械工业产品与德国、日本等装备制造业强国的贸易逆差分别高达578亿美元和492亿美元。虽然我国机械工业全年对外贸易实现约124亿美元的顺差,但顺差主要源于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加工贸易,而在更能反映实际产业竞争力水平的“一般贸易”中,则为222亿美元的巨额逆差。以机床行业为例,2011年贸易逆差高达134亿美元。我国进口数控机床平均单价为21.92万美元/台,而出口平均单价仅3.34万美元/台。
此外,随着货币政策的调整和资本市场流动性的收紧,机械工业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超出了市场供给能力,出现了企业回收资金困难和融资成本攀升的现象。自2011年5月份起,机械行业应收账款总额超过2万亿元,全年累计达2.23亿元,同比增长21.98%。由于资金回收难,机械工业企业流动性压力增大,对短期融资的需求猛增。2011年,机械工业财务费用增速持续处于高位,利息支出持续攀升,同比增幅从2011年初的29.58%上涨至年底的47.14%。从应对运营成本不断上升的角度来看,机械工业企业也应该通过加快推进高技术、高品质的产品,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在高端装备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最近几年来,我国机械工业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产品向高端升级的步伐加快,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势头初起,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但从总体上看,机械工业的结构调整并没有跟上市场需求变化的步伐,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并没有解决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足问题。
2012年,在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市场需求疲软、企业运营成本压力上升的因素下,机械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仍须进一步加速。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建议,机械工业应从以速度、规模为先的目标取向转变为以质量、效益为先的目标取向,致力于推进机械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将行业已严重过剩的一般加工能力,升级转化为尚供不应求的高端生产能力,增强行业长远发展的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