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对冲基金业务发展获得新契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4 08:5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自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推出以来,市场对我国对冲基金行业发展充满期盼。业界对此纷纷开展研究,有些甚至已经开展了一些产品实践,但最终效果远低于预期。其主要原因是市场参与主体类型不够丰富,市场规模不够大,从而导致交易效率不高,交易成本却不小。

  国债期货的意义却大不同。与美国等以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不同,我国是一个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一方面,资本市场在社会总融资体系中占比很小,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也同银行体系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这一点在债券市场表现非常明显。

  但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资本市场在国内融资体系中的地位逐渐确立,从目前国家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建设中可以看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直接融资体系和间接融资体系将并肩支撑起国内的融资体系。

  也正是基于此,国债期货一旦推出,将能有效弥补当前对冲工具的不足。

  一是交易主体多样化,投资目标多元化。目前国内参与股指期货的交易主体,一般以期货市场的投资者和股票市场的部分投资者为主,其投资目标主要以投机和套利为主。而国债期货的参与主体涵盖的范围更为广泛,它理论上可以涵盖融资体系下所有的参与者,比如银行、保险、基金、企业等。这样一来,交易主体的投资目标可以实现多元化,从而提高市场的活跃度,增加交易品种定价的有效性。而这正是实现对冲的基本条件。

  二是市场规模大,流动性有保障。国债期货未来的交易主体必然包括银行、保险等持有大量券种和资金的重量级机构,而这些机构的投资目标又是以自身的资金安排为主或是套保为主,因此给了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投资者们容量足够大的腾挪空间,使得各种对冲策略和投机策略均能够有足够的交易对手和交易量。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对冲交易运行成本会比较低,对冲交易的规模和流动性也比较有保障。

  三是在国内操作可行性强。从实际操作角度看,由于国内股票市场的卖空有诸多限制,导致股票型产品在熊市很难做到绝对收益,现有的方式大多是波段操作为主,收益的确定性不好控制。一旦国债期货重新开启并运行稳定后,由于股市和债市“跷跷板”效应,股票投资者即使在两个市场中均以“多头”的身份出现,也能实现对冲,这就回避了现实操作中对卖空的限制性条款。另外,从仿真交易的杠杆倍数来看,国债期货的杠杆率远大于股指期货,这也有利于在对冲中实现较好的效果。

  (作者系北京市星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首席策略师)

  基金频道: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中国经济网基金频道】(地址:http://finance.ce.cn/jjpd/)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