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第一要义是明白做人的道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5 01:0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现在的问题好像是,许多人只知有现代化而不问传统文化的价值。父亲说:“在今人所目为落后的未进步前的许多的古老,反而不能退。” ]
第一财经日报:原先书名的副题是“走近钱穆先生”,而非“走近父亲钱穆”。当时,有意隐去“钱穆之子”的身份,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钱行:“走近钱穆先生”这个标题,是当初集结以网名“毕明迩”发布的读书笔记时提出的。当时有出版公司希望用“你所不知道的钱穆”为书名,以钱穆儿子的名义出版,我为避免太过商业化而不赞成,想用毕明迩署名和“走近钱穆先生”为书名。当时应是比较自然的,也不能算有意隐去父子关系,只是不想突出这一点而已。后来书的内容变动就改为现在的名字了。
日报:是如何开始读父亲的书的?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大的阅读障碍是什么?
钱行:开始读父亲的书,大概是1980年前后,也就是我将近50岁的时候。父亲在《讲堂遗录·经学大要》第十四讲中说过一段“题外话”,大意是,今天你们来听我讲演,但是带了许多“别人”来,就听不进我的话了。我在读父亲的书时,其实就是这样的情形。从1949年到1980年,我读了许多东西,脑子里已经有了“许多人”。
我在书里写过一则关于双人单艇渡大洋的体育新闻,选手平日在陆地上惯了,生理上不适应海上颠簸,待赛程结束回到陆地,又站立不稳、行走困难。生理上的习惯如此,心理上想必也一样。读惯了雄文四卷和红宝书,明知“一句顶一万句”是胡说,可思想上的惯性还是会存在,会起作用的。这是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日报:你年幼时,父亲在子女的读书方面有过哪些教导或提示?
钱行:好像印象不深了。那时候,教育孩子都是母亲。只有后来在江南大学时,我哥跟父亲上学,接受耳提面命较多。后来我读到父亲写的《三年之艾》,当年他不赞成大学生放弃学业去延安,用这个故事教育他们。江南大学时,我哥跟着左派学生闹学潮,父亲也是用这样的道理劝他的,这个我哥和我说起过,当时他的体会很深。
日报:钱穆先生留下很多富有启示意义的读书方法,比如强调“通人之学”;强调“读全书,不可割裂破碎”等。在研读父亲著作的过程中,哪些方法对你助益最大?
钱行:读书的第一要义是明白做人的道理。至于我现在读书,其实也只能选看得懂的读一点而已。
日报:读父亲著作的过程中,会不会有一种不断反观自己的意识?
钱行:从1949年到“文革”的几十年,讲的是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不叫阅读,都叫学习,叫改造。直到现在,有的单位仍沿用那些办法组织学习(和活动),和读书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
日报:对于父亲一生心境上的变化,有哪些重要感悟?
钱行:父亲的一些诗文和几幅对联可看出他心境上的一些变化。“有忧有乐依世运,不知不愠在我心”,这是父亲早年写过的一副对联,许多人因世运而有忧乐,然而这个“不知不愠在我心”就不很容易做到。另外几幅是在台湾素书楼居住时,逢过年在家写的:“新春来旧雨,小坐话中兴”;“淡饭粗茶,长向孔颜守乐处;清风和气,每于夷惠得真情”,这一联在父亲,应是身体力行的多年经验,修身齐家达到的现实境界;“飞越欧亚廿七天相依,亲情应犹在;海峡两岸四十年阻隔,伦理有若无”,这是1989年春节的春联。“飞越欧亚廿七天相依”是说的前一年女儿钱易从荷兰飞抵台湾探亲的事。“亲情应犹在”、“伦理有若无”这是当年许多家庭经历过的。
日报:钱穆先生重视探求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他认为“我民族国家之前途,仍将于我先民文化所贻自身内部获其生机”。在你看来,钱先生在“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这一问题上提出的方法和思路是什么?
钱行:现在的问题好像是,许多人只知有现代化而不问传统文化的价值。父亲《晚学盲言》宇宙天地自然之部,有一节《自然与人文》,其中以台湾曾文水库为例,说,水利可以灌溉,可以发电,可以作风景观赏。“因有不得已而于此三者间必有废,则当先废发电,最后终不得废灌溉。”接下去又作发挥:“故使今日人类,在其人群大道中遇不得已而必求有所废,则必废其最后起即今人所谓进步者,即自然科学是已。如杀人利器原子弹,人类当可废,而刀斧之属之为日常工具者不可废。大城市中五十层以上之高楼大厦当可废,而穷乡僻壤间之草屋则不可废。科学人生物质享受可废,德性道义基本人生不可废。若谓人类有进步,其实只在原有旧的古老的上面进了一些子。若谓人类有退步,则后来所增进的那一些子应可退,而在今人所目为落后的未进步前的许多的古老,反而不能退。”
父亲这舍新取旧,舍科学文化物质享受存德性道义基本人生,看来会遇到许多人的批评。这二三十年间,中国流行一句话叫“发展是硬道理”。在这句话的影响下,科学文化物质享受是有很大的发展,而德性道义基本人生的被废,也是确实发生过和发生着的。孟夫子说,弃鱼而取熊掌可也。但是究竟何者为鱼何者为熊掌,却十分可能会有不同见解。我相信这句:“在今人所目为落后的未进步前的许多的古老,反而不能退。”
日报:“做一个现代中国的士”应是钱穆先生的理想。你如何理解父亲所说的“现代中国的士”,这其中对中国知识分子的作为和担当提出了哪些要求?
钱行:这个问题有点大了。一方面是以天下为己任,另一方面,没有你用武之地的时候,也要人不知而不愠,耐得住守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