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中国否决的意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5 08:2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俄罗斯和中国2月4日对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叙利亚的决议案投了否决票,招来西方国家的谴责,更有西方媒体称俄中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向叙利亚政府发放了屠杀许可证。这些被俄罗斯外长称为“近乎歇斯底里”的喧嚣、威胁甚至侮辱压过了理性的声音,既不利于冷静地把握事实真相,也不利于寻求合理的化解危机的途径。
跟当今发生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危机一样,叙利亚动乱显然是一个悲剧。问题在于以何种方式解决这一悲剧。中国解释说,对叙利亚议案行使否决权是出于尊重国家主权这一《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中国在国际事务上一直遵守并强调这一原则。在中国看来,叙利亚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叙利亚的发展和变革应由叙利亚人民决定,外部力量不应越俎代庖。具体来说,中国明确主张“尽快启动由叙利亚人民主导、各方广泛参加的包容性政治进程,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矛盾,使叙利亚局势尽快恢复稳定”。
从形式上来说,中国强调尊重国家主权这一原则立场未变,但在捍卫这一原则的方式上却有了明显的变化,即从历来的“弃权”变成了今日的“否决”。回顾40年来的历史,中国仅投过8次否决票,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最慎用否决权的国家。也许正是这一变化,令习惯了主宰世界的西方国家难以忍受,部分媒体的反应甚至比政府更激烈,在表决之前便警告说,就看中国是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事后更是谴责俄中“维护暴力”,似乎赞成便是“负责任”,反之便不容于“国际社会”。
从中国由“弃权”变为“否决”的深层原因来看,近年来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都有很漂亮的开战借口,但结局有目共睹。同时,利比亚冲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俄罗斯和中国反对外部力量干预,但未投否决票,结果联合国有关人道救援的决议竟然变成了北约军事干预的“许可证”。
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在俄中投票否决叙利亚议案之后,不仅以“恶心”之类的言辞发泄愤怒,甚至威胁要“彻底查清(俄中)与叙利亚的交易”,体现出“一切皆由利益驱使”的潜意识和霸主的蛮横。俄罗斯与叙利亚的历史渊源与经济利益另当别论,要给中国扣“利益驱使”的帽子显然不符合事实。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一个正在发生巨变、同时又危机四伏的时代,需要以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去把握和适应。如果以“在全世界都有军事存在”为由固守偏见,无视干预甚至战争可能造成的恶果,那便是把错了时代的脉搏。最近在美国多个城市举行了反对对伊朗开战的示威游行,以事先警告的方式表达反战情绪,表现出民众意识的觉醒,主张干预叙利亚者应以为鉴。重视舆论导向的政府和媒体如果看不清这一现实,以为可以永远摆布世界,难免与时代潮流渐行渐远。
法国《欧洲时报》网文章原题:叙利亚危机:喧嚣不能掩盖真相
(责任编辑:林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