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1月进出口出现双降 外贸企业年后接单不给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5 14:0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1月进出口出现双降外贸企业年后接单不给力

  随着元宵节鞭炮声落,2012农历新年也已经正式过完。但刘国强在河南洛阳的服装加工厂却依然还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我也没去厂里,最近询价的外国客户确实很多,但是敲住的单子很少。”刘国强对本报记者表示,工人还没回来,手里也没有近期的订单。

  刘国强的遭遇并不是特例。“报价单一大本了,订单却廖廖无几。”广东佛山市南海品益有机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叶青(化名)也对记者表示。

  上述情况折射出近期中国外贸的窘境。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PMI(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进出口贸易低迷。新出口订单指数、进口指数已连续四个月位于50%以下,1月降幅分别为1.7和2.2个百分点,指数均回落到46.9%。

  本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了今年1月我国进出口情况,如此前预料,1月我国出现近年少见的进出口双双下滑的局面。

  询盘多下单少

  经历欧债危机席卷和惨淡的“圣诞劫”之后,龙年伊始,出口企业依然处在寒风中。“广东经销商对欧美市场的信心下降,经营热情也下降,很多已经表示了打退堂鼓的意愿,反映利润不好,效益不稳定,”叶青说,“国外采购商的支付信用也明显下降,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报损大幅上升。”

  而根据深圳一达通企业服务公司的统计,春节前发货密度非常高,其中1月13日当天的外贸发货额达1亿美元。但节后的28日只有12单,29日只有27单,相当于上半月正常订单量的1/10。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称,这种情况说明订单非常不理想。

  据媒体报道称,去年底,广东省佛山南海检验检疫局也曾向家具、服装、玩具、家用电器、照明设备等15类749家中小出口企业发出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接到今年第一季度订单的企业有375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52%,而接到半年订单的只有57家,占8%,但37%的被调查企业尚未接到任何订单。“服装出口竞争太激烈,各家报价都很低。而且现在都有网络,外商基本都是问问这家,再问问那家的,但就是不下单。”刘国强说。

  “我们是做亚克力制品出口的,比如亚克力台历架、相框等,由于产品都是定做的,尺寸、厚度、数量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所以近一个月下来报价也报了不少,但订单不多。”叶青说。

  用工也是一大难题。节后在全国范围内又现爆发式缺工,广东,浙江、江苏等传统外贸大省都面临缺工局面。

  因为常年和农民工打交道,刘国强很清楚“民工荒”个中缘由。他说,技术工人一直都缺,主要原因是双方在薪酬方面谈不拢,尽管熟练工人工资一直在提高,但由于工人数量少,所以工人还想再提身价。

  而让东莞华坚鞋业程玉清头疼的还是普通工人:“现在普工主要是90后群体,谁愿意每天8小时在流水线上干活儿呢?对这部分工人的管理很难。”

  1月进出口出现双降

  “刘国强们”的感受折射了中国外贸近期的窘境,1月中国进出口遭遇罕见的双降局面。

  海关总署2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272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7.8%。其中,出口1499.4亿美元,同比下降0.5%;进口1226.6亿美元,同比下降15.3%。当月实现贸易顺差272.8亿美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宋泓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出口增速均出现下滑虽有季节性因素,但也反映出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加。“欧美市场复苏乏力,而且发达国家在出口产品的结构、创新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方面仍领先于中国。”宋鸿说。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2月以后,中国的进出口要回到以往的高水平增长也会很困难。“整个上半年,出口能保持个位数的增长就很不错了。”他说。

  宋泓建议外贸企业:“在这种情况下,首先不要进行过度扩张,要保持资金链的宽松,谨慎经营;其次,要抓住机会,比如,倒闭企业的市场空间,以及并购的机会;再次,要继续将目光锁定新兴国家市场。”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