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史上反“三公潜规则”谁是牛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6 00:0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李志刚

  

史上反“三公潜规则”谁是牛人
"三公消费",即指公务员差旅费、公车运行费、公务招待费所产生的三种消费,不独为当下热词,早在2000年前秦汉时期就有,而且历代王朝为规范"三公消费"、杜绝铺张浪费花了不少气力,但收效却不敢恭维

  “三公消费”,即指公务员差旅费、公车运行费、公务招待费所产生的三种消费,不独为当下热词,早在2000年前秦汉时期就有,而且历代王朝为规范“三公消费”、杜绝铺张浪费花了不少气力,但收效却不敢恭维。

  秦汉时期起,就建立了以各级政府机关和官办驿站为依托,免费接待过往官员的接待系统。出差官员只要持有通行凭证,就可免费享受驿站提供的饮食、住宿、车马交通等服务,经费一般中央或地方政府负担。

  历代王朝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对官员出差接待标准大多作了硬性规定。朱元璋还动用严刑峻法整治“超规格接待”问题,甚至做出过“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的规定,其中流传至今的“四菜一汤”接待标准,就是朱元璋的发明。

  跟历朝皇帝相比,朱元璋非常俭朴。当他发觉官员们出差公干时有公款吃喝、铺张浪费的苗头,便趁马皇后过生日机会召集群臣,吩咐上菜:第一道菜是炒萝卜;第二道菜是炒韭菜;第三道是两大碗青菜;最后一道是葱花豆腐汤。众臣不解,朱元璋解释道:“萝卜上了街,药店无买卖;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定人心;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丞相;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洁如日月,朕决定从今以后,公务接待照此执行。”于是“四菜一汤”就这样诞生而且流传至今。

  但纵观历史,地方官吏为了讨好上级或迫于上级淫威,公款吃喝、送礼行贿、迎送讲排场之风盛行,成了几千年官场上久治不愈的痼疾顽症,甚至不少官员因接待不周而成为阶下囚或刀下鬼。

  史上有过像朱元璋那样痛恨花官员花“我的”钱“接待讲排场”的皇帝,也有少数“牛”官,就是不信邪,或暗地里、或公然向庞大的官场顽症“耍花枪”或者干脆“叫板”。

  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杭州城极为繁华,中央派赴该路的监司,大多在城内设立办事处,这个去了那个又来,以至杭州政府专门安排一员副职陪他们吃喝玩乐。此时任杭州通判的苏东坡就扮演过这个角色,因为不胜酒力,疲于应付,他经常对同僚发牢骚,说杭州通判这个差事是“酒食地狱”。

  为了减轻痛苦,身在江湖中的苏东坡想出了一个很有效果的奇招,那就是一旦遇到公务接待的宴饮,他都要召上一些杭州“各大酒店的小姐”,让赴宴人的注意力从酒杯转移到“小姐”的美色上来,自己趁机回家睡大觉。

  没有最牛、只有更牛。

  北宋苏东坡是为了逃离“酒食地狱”“耍花枪”,而著名官场“轴人”——明朝的海瑞则是对官场“潜规则”公开“叫板”。

  海瑞出任浙江省淳安县知县时,顶头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带了一大批随从经过淳安县,住在驿馆。海瑞对手下说,不管来者身份如何,一律按普通客人招待。然而这个骄横的“官二代”见小小的淳安县令竟敢对自己如此怠慢,立即大发雷霆,居然命人把驿吏捆绑起来,倒吊在梁上。

  海瑞听说后,带着差役赶到驿馆,喝令将那胡公子一行抓起来。他说:“胡总督早有吩咐,要各县招待过往官吏时不得铺张浪费,所以现在这位胡公子一定是假冒的。”说罢便将他们痛打一顿,赶出了县境。

  海瑞当官那时,按照当时的“潜规则”:如果是巡抚等部级领导路过淳安,接待费要银子三四百两,将近十万元人民币;一般同级官员路过淳安,大概要用接待费二三十两银子,以粮价折算,在人民币六七千元上下。

  海瑞不管,他只遵循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公务接待标准,至于礼品、红包、迎送排场等额外的接待一概没有。按照朱元璋的接待标准:同级官员的伙食费、下程路上的伙食费、用船用夫费,合计不过五六钱银子,约一百四五十元人民币。如果巡抚等上级领导驾到,另加一只鹅、一只火腿,市价二钱银子,再补充五六分银子的蔬菜,合计不过二百元人民币。海瑞非常赞同这个标准,认为足以保证客人吃得可口了。

  有一年,朝廷派出钦差鄢懋卿到浙江视察。鄢懋卿是当时权臣严嵩的干儿子,最喜对地方官员敲诈勒索。当时鄢懋卿携带其妻一同出京,一路上威风八面,沿途官员纷纷竭力逢迎,但山东历城县令薛礼勤,因为没去孝敬,竟被鄢懋卿借故当场斩首。而表面上,鄢懋卿又装出十分清廉的样子。当他路过淳安时,坚持原则的海瑞只是隆重而简单地予以招待。当鄢懋卿流露出不满时,海瑞当即搬出了太祖皇帝钦定的官员接待标准,鄢懋卿一时无话。

  按照惯例,钦差出行时,当地官员有责任组织人力为其服务。当鄢懋卿乘官船离开淳安时,需要大批民夫拉纤。当时海瑞考虑到正值农忙时节,为了减轻农民负担,竟亲率县衙的差役们去为钦差拉纤。见此情景,鄢懋卿不得不狼狈转道,从陆路离开了。

  如果说搞“耍花枪”的苏东坡、搞硬对抗的海瑞、薛礼勤都属于“以下抗上”的古代最牛官员,那么林则徐则是“以上抗下”对抗官场接待顽疾的古代最牛官员。

  1839年,朝廷任命为湖广总督林则徐启程为琴察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这位钦差大臣发出的第一道公文却与鸦片毫无关系:“所有尖宿公馆,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务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此非客气,切勿故违,至随身丁弁人夫,不许受分毫站规门包等项。需索者即须扭送,私送者定行特参”。

  此令一出,各地官员顿时议论纷纷,私下里仍执意超规格招待林则徐。要知道,几千年来,官员之间的迎来送往已成为中国官场中公开的“潜规则”。即使林则徐禁令如此,从北京到广州,一路上仍有不少地方官员想乘机巴结林则徐。林则徐固执己念,为此还严办了个别违规者,才信守了自己发出的这道公文。

  自古国人好谈莲,意寓“清廉”,诗文书画乃至瓷器,皆有表现,但是没有有效的约束,只凭个别人的道德自抑,哪怕是皇帝亲拟的规定也是名存实亡,何谈廉?身为钦差大臣,林则徐竟需要动用权力禁绝官场的超标准接待,实在是一种悲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