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生:“三个如何”是市场发展新思维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6 01:45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周俊生
2月15日有媒体报道称,一场遍及证券期货监管机构的大讨论活动目前已经收尾,讨论的中心议题是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出的“三个如何”。这“三个如何”内容包括:如何以资本市场的科学发展来促进国民经济的科学发展,如何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于中小企业、“三农”和创新创业活动,如何在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中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评论人士认为,“三个如何”紧扣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对资本市场支持国民经济调结构、转方式具有深刻意义,“三个如何”凸显了郭树清的新治市观。
郭树清主席提出的 “三个如何”,基本涵盖了中国资本市场在目前阶段所承担的重任,但是,如果认为它体现了“新治市观”,这样的评价虽然好听,但却不切实际。中国资本市场在上世纪90年代初建立以后,经历了最初几年的“草莽时代”,很快便被接纳到了政府的强势管理之下。这种管理从其形式上看,是原来激烈竞争的沪深两地市场的领导权直接归属到证监会;从其内容上看,则是股票的发行上市统一由证监会审批,虽然在此后将审批制改为审核制,但这种改变并不表示原来的强势管理有所松动。这种架构使资本市场很快便被纳入到了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之中,成为其推动某一时期经济工作目标的一个工具。早年,A股市场曾经承担了为地方上存在的大量国有企业解困服务的任务,承担了为央企和国有大型银行转制上市提供通道的任务;今天,当大量中小企业由于银行支持的不到位而面临资金紧张局面时,资本市场又承载起了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功能,这都是将市场作为政策工具的反映。在郭树清主席上任之前,历任证监会主席的工作目标,都是积极地让资本市场配合政府经济工作目标,而从郭树清提出的 “三个如何”来看,至少其中的前两个目标与他的前任相比非常相似。
实践证明,将资本市场当作政策工具的做法是有害于市场发展的。在行政权力的强力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了惊人的发展,其“后发优势”把一些老牌市场很快甩在后面。尽管如此,政策面上仍然认为市场发展得太慢,不能满足中国的万千企业上市融资的强烈渴望,因此仍需大步推进。但是,资本市场毕竟是一个主要依赖民间资本来充实的市场,而中国的民间资本虽然有令人瞩目的发展,但大都分布于实体经济领域。因此,市场始终面临资金匮乏的问题,有限的资金无法与快速扩容的市场取得平衡,其结果便是导致市场行情的江河日下,导致民众投入市场的财产不断被剥蚀。
当然,郭树清主席的“三个如何”中的最后一个是“如何在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中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简单地说,这就是我们多年来听惯的“保护投资者利益”。但是,一个以配合政府经济工作目标为首要任务的市场,只可能把保护投资者利益放在次要位置。说到底,企业的融资与投资者的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矛盾,监管部门处于矛盾的漩涡中,其立场的天平会向哪方倾斜,这是一个用不着讨论的问题。
由此来看,把“三个如何”视为可以推动市场发展的一种新思维,其实是一种美好的误读。郭树清主席上任后的几个月里,确实在市场上展现出了新的风格,获得了投资者的广泛好评,也体现了他希望改变股市现状的决心。但是,要将已经成为政府政策工具的资本市场进行天翻地覆的改造,是有极大难度的。即以他新近提出的 “IPO不审行不行”,尽管获得了市场的很高评价,并被视为证监会将推进IPO改革的一个标志,但是,要市场的“政策工具”特色不能改变,IPO的审核制就不可能废弃。因此,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绝不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就能够改变的,需要多方的合力,下大决心,才能彻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