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乡间耄耋追戏忙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6 05:25 来源: 经济日报

  台上“三娘教子”唱腔高亢,台下千余观众鸦雀无声,台上演员云手拭泪,台下观众泪已沾襟。台上与台下、演员与观众是如此亲近又如此浑然一体。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九,在山西省清徐县韩武村,记者目睹了这久违的场面。

  上午10点,清徐乡间的气温还在零摄氏度左右,记者裹着厚重的大衣和围巾看了十来分钟戏,已冷得不自觉地跺脚了,但台下的观众似乎全然不觉得冷,没有跺脚声,没有人离场。高高的老戏台上,嫦娥艺术团的演员们更是全无怕冷惧寒之意,做念唱打,招招不含糊。渐渐地小广场人满了,后到的人就在连着广场的胡同里遥望戏台,再看不见的就索性踩在自家的自行车上看。

  一位老先生骑电动车赶来了。“我是从太谷县来的,骑了50多里地就为了看嫦娥剧团的戏。”68岁的李国义是个真正的“追星族”,他告诉记者,嫦娥剧团演到哪儿他就看到哪儿,风雨无阻,像上班一样准点。“大年初二我就出门了,这几天已经跑了4个县,看了几十场戏了,帮子、豫剧、说唱剧,喜欢,好看,过瘾!”见记者拍照,李国义连忙掏出手机:“闺女,帮我也拍几张吧!”

  原本以为年近古稀的李国义骑车几十里地来看戏是新闻,细聊下来才发现这老戏台下竟然有上百位年届耄耋的“追星族”,79岁的张家堡来自祁县,80岁的赵海林来自文水县……个个脸庞浮着一层皴红。“是骑在车上被风吹的。”赵海林说,他们中有人为追嫦娥剧团的戏,跑遍了周围8个县市。有人追帮子、有人追豫剧,有人追剧种、有人追剧团。

  春节期间行走在三晋大地上,过三五个村庄就可看到一台戏。有村庄请的,有企业请的,也有私人请的,没有围挡,不收门票,但音响布景很精致。“中央很重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知道老百姓爱看戏。”李国义很了解时事政治,老人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期间“名剧团好些都下乡来了,嫦娥剧团就是北京的领导表扬过的呢”。

  嫦娥艺术团是较早转企的民营晋剧团,公司董事长胡嫦娥是梅花奖得主。今天,她要一人扮穆桂英与佘太君两角色,演两场杨家将的戏,她边化妆边调度着演员。“脱离舞台的演员还有什么价值?”胡嫦娥说,“晋剧是山西老百姓喜欢的剧种,不下乡演给老百姓看就没有生命力。”

  于是,胡嫦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化剧团。灵活的机制、扎实的培训、规范的演出,再加上她的名演员效应,市场迅速认可了嫦娥艺术团。“现在邀请我们演出的全是回头客,许多客户年年都点我们的戏,明年的戏今年就已经订完了。”胡嫦娥告诉记者,她的剧团唱遍山西的每一个县,甚至唱出了山西,唱到了内蒙古、新疆、陕西、广东、福建,创造了一年演出320场戏,同时新排一部精品剧的奇迹。

  嫦娥艺术团的成功不仅吸引着追戏人,也引得有志晋剧的演员纷纷慕名来投。“知道在这儿能练就真本事,我就辞职过来了。”冯韩毅告诉记者,当年20岁的他已经在其他团拿到了每月1800元的工资,可他毫不犹豫就辞职来到了嫦娥艺术团,当起了一个月只能领到300元的小学徒。事实证明,冯韩毅的选择是正确的。如今,他已经成长为剧团里的大花脸兼三花脸演员,每月至少能收入3000多元。

  目前,嫦娥艺术团已发展成为集剧目生产创作、戏剧文化研讨、戏曲人才培训和对外交流演出为一体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共培养出了300多名优秀演员。

  2010年6月,在首届全国民营院团优秀剧目展演总结表彰大会上,文化部部长蔡武称赞嫦娥艺术团为“山西民营院团的典范,全国民营剧团的榜样”。

  “三娘教子”收场,“三关点将”开锣,台下观众一阵欢呼,“佘太君”胡嫦娥移步上台。“今天这50里地跑值了!”李国义和老戏迷们再没心思与记者聊,个个引颈向戏台,目光表情随着“佘太君”那极具穿透力的晋腔喜着、怒着、哀着、乐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