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校园暴力:花季之伤(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6 07:3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校园暴力:花季之伤(图)

  2012年1月13日,反对校园暴力的集会在韩国大邱市举行。参加集会的学生们手举标语,追悼那些因校园暴力而自杀的学生们。

  他们本是花一样的年纪,却承受着“不应承受的生命之痛”。

  近日,一段印尼女生在校园内被暴力打骂的视频被高度关注。据当地警察局局长称,画面中的女中学生因不愿加入“帮派”而遭到打骂。

  诸如此类的校园暴力事件,并不是少数。

  在韩国,2011年12月,大邱市的一名中学生因不堪忍受校园暴力而自杀,举国震惊。2012年1月6日,韩国延世大学社会福利研究所公布了一组让人震惊的数据:一项针对1140名首尔和京畿道的初中和高中在校生展开的问卷调查显示,48%的青少年曾遭遇校园暴力。在日本,校园暴力问题也日益严重。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统计,2010年被确认的欺凌案件达77830件,比2009年度增加6.7%。在英国,2006年至2010年间,平均每年有约440件凶器被没收。英国政府2011年的一份报告披露,校园暴力事件在一年中已经翻番至1000件上下。

  校园暴力在各国频繁发生,让人忧心。因为这些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的残酷事件,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生理与心理创伤,也许一生都难以平复。

  韩国政府于6日公布了“根除校园暴力综合对策”。其中包括实行旨在预防暴力的“双班主任制”、严惩(停职、免职、革职)隐瞒校园暴力的教师、通过集体活动陶冶学生性情(体育课时间增加50%)等内容。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政策之间缺乏有机结合,其实效性难以保障。

  遏制校园暴力,不仅要有刚性的政策,也需要有柔性的措施。美国的一些学校非常注重从儿童就开始进行“人人生来平等”的教育。这样的道德教育会一直延续到高等教育阶段,从而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尊重。一种善良教育的方式在德国推行。父母会特意送孩子们小狗、小金鱼等礼物。幼儿园的老师会养很多的小动物,让孩子们轮流负责饲养和照顾。他们希望孩子在细致照顾弱小生命的过程中,体会同情之心与帮助弱小者的道义。在加拿大,教育家玛丽·高登则把感化好斗学生的重任交给了那些吃奶的娃娃。让学生在与婴儿的相处中,体悟关爱之心、理解之道与忍耐之情。

  因此,校园里安置金属探测器、摄像头、设置常驻警察的硬性方法是必要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也同样重要。学生们需要被教授知识,而他们的情感世界与内心世界,更需要被悉心关注与呵护。只有如此,花季少年才能真正享受他们花季的美好。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