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苏平: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文化改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6 07:4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月4日至6日,太钢离退休职工采取多种形式载歌载舞闹元宵。 王旭宏摄
统筹开发利用地下地上两种资源,做好煤与文化两篇文章,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像挖地下资源一样挖掘文化资源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实际,统筹谋划,合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后来居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省已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为此,记者采访了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
记者:山西是如何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
胡苏平:山西的文化体制改革从2009年开始,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思想的认识,结合山西转型跨越实际,提出要统筹开发利用地下地上两种资源,做好煤与文化两篇文章,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像挖地下资源一样挖掘文化资源。我们专题召开了文化强省建设大会,制定了《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五个显著增强”的要求,确立了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6%左右的目标。省委书记袁纯清提出,文化建设要成为山西发展的“一翼”、“一轮”,把文化放在了与经济同等重要的位置,制定了改革与发展的“五大战略”,即“大作品表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会展集聚、大服务引领”,以及改革与发展、事业与产业、文化与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一盘棋思想,有力地指导推动了改革。省长王君在对全省的宣传文化系统进行了整整3天调研后,明确提出要像挖煤一样挖文化,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要求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精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新型业态等方面取得“五个新进展”。我省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仅2009年、2010两年全省文化建设就投入1700亿元,其中政府投入270亿元。
记者:山西的文化改革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效?
胡苏平:一是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全省共有488家文化单位完成改革任务,核销事业编制15000余人。省级和各市广播影视管理实现局台分离;11个市、119个县(市、区)全都成立了新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文化市场执法机构;120家出版发行单位完成转企改制;154家电影发行放映和电视剧制作单位完成转企改制;广电网络基本实现全省一张网;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取得了决定性进展,163家院团全部完成改革任务;非时政类报刊单位改革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建立了省属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理顺了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十一五”建设目标全部完成。公共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实现了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近700个乡镇新建了综合文化活动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实现9638个自然村全覆盖,全省共建设完成农家书屋7100家,文化信息资源共惠及工程村级站点2.8万个。三是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10年,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287.37亿元,增长幅度达25.4%,占GDP比重的3.12%,2011年实现增加值380亿元,增长幅度达32.3%,文化产业增速高于本省GDP增速。一批成长性好、发展较快的重点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正在成为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目前,全省共提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项目123个,文化产品96个,投资近200亿元。四是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成果丰硕。近年来,我省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中坚持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连续推出一批影响大、叫得响、水平高的文化精品。五是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我省已有近20家文化出口企业,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
记者:山西文化改革工作有什么可借鉴的经验?
胡苏平:我们始终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工作方法,始终坚持以维护广大文化工作者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始终坚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支持不支持为评价改革成败的标准,不断探索完善推进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一是领导决策驱动,省委、省政府对文化体制改革高度重视。二是舆论造势驱动,大规模、大范围地集中报道改革,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三是政策保障驱动,连续出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相关文件。四是督导检查驱动,省委宣传部负责同志带队组成改革督导组,分赴全省各市包片蹲点,直接指导和解决问题,确保了改革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