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专项报告:中国医改取得阶段性成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6 09:5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前不久,摩根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先后发布题为《中国医改的进展与未来》、《帮助中国建立公平可持续的卫生体系》、《中国践行卫生改革政策:挑战和机遇》的报告,从不同视角对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给予了积极评价。

  基本实现2011年阶段性目标

  世卫组织独立评估报告认为,中国医改在整体上非常恰当地把居民的需要作为优先重点,强调政府保障人民福利的责任,即在目前和未来都为人们提供负担得起的高质量医疗服务,保证宏观经济和社会稳定。医改五项重点工作的主题将引领中国卫生体系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报告认为,中国卫生体制经历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发展阶段,即从典型的政府提供服务模式到明显的利益驱动提供服务模式。2009年4月中国启动新一轮医改,旨在探索一条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中间道路,虽然道路艰辛,但已取得一定成绩。从当前的发展形势看,中国能够实现预定的2011年医改目标。

  摩根银行报告也认为,中国医改三年政府投入已超过预计的8500亿元,需方改革进展明显,城市与农村之间医疗卫生服务差距逐渐缩小,基本实现了医改目标。

  五项重点取得不同程度进展

  三个报告都认为,中国在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和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医疗服务供方改革进展有限,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仍处于试点阶段。报告同时认为,医改是渐进式的、以证据为基础的,通过试点推进改革是必经过程。

  基本医保覆盖面得到大幅提高。世卫组织报告提出,全民医保覆盖率包括三个维度,即覆盖人数、服务范围和自付比例,中国三种基本医保计划在上述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报告认为,中国正在以历史上罕见的速度和方式推进基本医保的广泛覆盖,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超过12亿,提前达到90%覆盖率的目标,支付体系也逐步由按项目付费向打包付费过渡。摩根银行报告指出,新医改以来,新农合的作用已经被广泛认可和利用,受益人口增加了85%,覆盖了96%的农村人口。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取得明显成效。世卫组织报告认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目标明确,成绩斐然,基本药物的质量得到保证和提高;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的实施,使这些药物的零售价格大幅下降;采购制度的改革对改变药品供应链历史问题造成影响。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报告指出,在中国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制度创新,这项针对中国药品领域的改革具有决定性作用,改革正在中国逐步推开,实施地区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25%至50%,居民获得实惠,预计在3年至5年的时间内可全面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届时将对药品市场份额和医疗机构的筹资产生重大影响。摩根银行报告分析,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中国针对药品生产、使用、管理的重大举措,基本药物价格的下降以及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将推动这些企业的效率提高和规范化管理。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建力度加大。世卫组织报告认为,在提高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方面,中国有坚定的政治承诺,有清晰的愿景作为基础,有深思熟虑的战略做支持,其中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专业卫生人员的数量、合理配置医务人员,尤其是增加农村地区的医生。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报告分析,中国政府对农村和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建设的投入是前所未有的,8500亿元的一半用于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更新农村和城市的基层卫生设施,并培训全科医生。摩根银行报告则指出,本次医改中央政府关注的一个重点,即减少城乡之间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平衡,中央政府的资金分配给更加需要的地区和社会经济群体,对农村卫生体系给予了更多关注。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三个报告都认为,中国正面临人口发展和疾病图谱变化的转型,应在有效预防传染病和控制慢性非传染疾病方面做更多工作,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新医改对公共卫生和卫生保健非常重视,而且致力于消除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中国政府每年对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人均补贴标准由15元提高至25元,中央政府给各省份分配的补贴金额不同,中西部省份以及特定贫困地区获得更多的补助。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迈出了第一步。世卫组织报告指出,医院对整个医疗体系影响很大,而改革难度也较大,试点工作可以帮助了解下一步改革的目标和内容。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报告认为,作为中国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机构,公立医院在支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中承担了重要作用。中国制定了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性政策,选取了一批城市进行试点探索,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为下一步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改革获得社会各界广泛支持

  世卫组织报告指出,在医改方案的制订和推动过程中,中国政府展现出高水平的领导能力,积极、开放地与民众和国际社会联系在一起,并始终给予巨大的财政支持,三年政府投入超出承诺的预算目标,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民意调查表明,民众普遍支持医改。在25个省份开展的全国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78.6%的城镇和农村居民对过去两年的医改表示满意。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报告也指出,由于中央政府在政治上和财政上的优势,中国能够动员国家资源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新基本药物制度受到公众的欢迎,80%的被访居民支持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

  报告还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负担性的角度,对中美两国正在进行的医改进行了比较。报告认为,尽管中国和美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体制不同,但两国具有相同的改革目标。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负担能力,两国都采取了一些相似的措施,包括扩大医保覆盖面、提高投保人受益和控制医疗费用上涨等。两国采取改革措施的强度是不一样的,中国将更多精力用在增加基本医保的广度和深度上,而美国众多改革政策则指向促使医疗卫生费用下降。摩根银行报告则指出,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花费是中国高水平预防性储蓄的重要推力之一,从更广的层次考虑,医改可以被看做是一项促进消费、扩大国内需求的机制。

  三个报告同时还强调,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本来就很复杂,加之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医改实施的环境不断变化,医改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中国医改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报告还提出了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巩固和扩大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成果、加快公立医院改革、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加强医改信息交流和共享等建议。

  (本稿由《参考消息》授权提供,其他媒体如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