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日本家电品牌缘何集体黯淡无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6 14:2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国际商报报道 夏普报出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年度亏损、索尼陷入连续8年赤字泥潭、松下在连续巨亏3年的悬崖边上挣扎……曾风光无限的日本家电企业近来在新一轮市场倾轧下呈现了“集体性塌陷”。

  究竟是什么令日系家电从傲视全球的位置上跌落?这就得提到将日本家电业扯下神坛的两只手。

  一是市场之手。日本家电企业海外销售业绩普遍依靠欧美市场拉动,但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经济满目疮痍,日系家电由此遭遇了海外市场急剧萎缩的寒流。更要命的是,由于日本的持续升值,日本家电产品的出口成本不断抬高,原先通过技术扩散而形成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不仅如此,由于国内“3·11”大地震的影响和去年年末泰国发生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日本家电企业的产业供应链被打断,在不得不寻求替代供应品的同时,日本家电产品的物流成本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利润由此得到了残酷的压缩。

  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也加速了“日本家电神话”破灭的速度。近几年,日系家电在全球家电市场上遭遇到了韩国家电企业的强大阻击与挑战,中低端产品市场则受到了具有强大制造业成本优势的中国大陆和台湾等竞争对手的威胁。

  除此之外,日本政府的产业政策环境支撑力度也相当缺乏。僧多粥少的背景下,日本政府能够给予企业的支持有限,使得日本企业没有能力大规模投资上马液晶面板生产线。

  二是技术模式之手。日本家电企业有在技术上保守及管理模式固化的特点。可以说,正是由于长期奔跑在全球家电技术的前列,日系家电形成了一种傲视对手的王者思维,以致低估其他国家家电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在发展中逐渐丧失了技术压迫和持续跟进能力。

  另外,技术态度上日渐趋于保守的同时,日本家电企业游离于全球产业分工之外的组织管理模式也为自己构造了不进则退的力量。不同于世界知名企业对全球化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追求,日本家电企业一直坚持垂直内包模式,即将从核心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最终产品组装的供应链尽可能地控制在企业集团内部,这种以企业集团的一己之力对抗全球供应链的做法,不仅造成了生产规模的局限和开发成本的高昂,而且其极强的封闭性带来了企业交易关系的僵硬化,零部件企业也很难在协作体系之外开拓市场,同时也限制了组装企业对零部件制造商的选择。因此,可以说,相对不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是驱动日系家电屡屡失利的真正内力。

  目前,作为应对之举,日本家电企业已经声势浩大地拉开了产业与产品的转型序幕,正试图上演“日不落”的商业故事,而剥离利润率低的传统业务并加速产品生产的外包,以及剥离传统业务的同时加速向新兴产品和服务领域转移是日本家电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

  但这种选择能否促成日本家电业涅槃重生呢?

  表面上,日本家电企业从停产等离子显示器到出售液晶面板工厂再到加大委外代工的力度可能被视为其不得已的被动大撤退,但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日系家电富有节奏的转型步伐就不难感知,仅仅从日系家电目前销售能力的式微和利润的萎缩就得出日本家电即将衰败的结论似乎为时过早。

  首先,日本的家电企业尤其是黑电企业至今仍握有全球黑电产业技术升级的主导权。而在彩电领域,日系企业也掌控着这一产业发展的关键资源——面板。其次,日系家电已经放弃的仅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制造业,而对自身的品牌仍没有放手,其强大的品牌价值竞争力依然存在。再次,从日系家电的转移方向上看,在产业链上,日本家电从高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转型,从低利润的整机组装向高利润的产业核心部件制造转型;在产业形态上,日本家电从终端零售市场向家居、商用市场转型;这意味着日本家电企业商业模式已经从注重卖产品赚钱向卖方案、提供服务赚钱,而这所代表的是未来全球产业变革的根本方向。以此观之,暂时承受巨亏之痛并从市场中隐退的日系家电可能还会迎来东山再起的机会。

  (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经济学教授)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商务时评”

  

日本家电品牌缘何集体黯淡无光?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