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56家上市公司拟定增849亿元 再融资额超首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6 23:11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邵好

  面对趋紧的资金压力和低迷的行情,上市公司“增发潮”滚滚而来。

   16日,经济导报记者从巨潮资讯获得的信息显示,从2012年年初至2月16日,沪深两市共有56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增发方案,募集资金总额约为848.55亿元,远高于去年年初12家上市公司总计474.82亿元的增发融资规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齐鲁证券分析师刘保民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金紧张导致上市公司集中增发,如果市场资金仍然收紧,不排除更多上市公司选择增发的可能。

  650亿元待发

  在56家上市公司中,已有12家公司完成了资金募集计划,总计募集资金196.14亿元,约占已预告增发总额的23.1%。剩余44家上市公司的增发方案占总增发额的近八成,超过650亿元资金将在短期内流出资本市场。

  “多家上市公司集中增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资金紧张。”刘保民表示,从2011年开始,整个资本市场资金供应偏紧,今年春节前预期的存款准备金率也没有调整。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增发获取资金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新股募资1878.98亿元,再融资2971.96亿元;2010年新股募资4910.64亿元,再融资5491.18亿元;2011年新股募资2824.43亿元,再融资4750.26亿元;今年以来,新股募资66.74亿元,再融资196.14亿元。显然,再融资募资额已不同程度地超过首发。

  除增发融资外,近期A股上市公司也频发债融资。中国石化(600028)、新华保险(601336)先后宣布发行超过200亿元规模的巨额公司债。对此有分析认为,在股市整体收益欠佳、资金呈净流出的状态下,部分上市公司再融资目前已有“弃股奔债”的倾向。

  对于此轮增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刘保民表示,“多数增发项目发行对象主要针对大股东或是机构投资者,应该不会对市场行情产生太大影响。”

  两家鲁企选择定增

  “此轮增发中,不少公司选择了非公开发行,这同样与当前的市场行情有关。”刘保民说,一些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往往会选择非公开发行,针对几个特定对象,市场能够承担,也能够有效降低发行难度。而一些公司由于规模太大,只能选择公开发行。

  导报记者注意到,在本轮增发过程中,山东两家上市公司参与其中,而且都是采取的非公开发行的方式。

  15日,青岛碱业(600229)宣布,公司拟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2.6亿股,募集不超过15亿元,全部用于公司年产22.5万吨的丁辛醇项目,发行价格不低于5.69元/股。

  据了解,此次非公开发行面向包括公司控股股东青岛海湾集团在内的不超过10名的特定投资者,所有投资者均以现金方式进行认购。其控股股东海湾集团承诺以不低于2亿元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份,认购股份数量不低于2000万股且不超过6000万股。

  11日宣布增发的齐星铁塔(002359)则表示,拟以不低于8.15元/股的价格,发行不超过4500万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3.66亿元用于实施年产3万套城市智能立体停车设备项目及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行情不好或影响定增股价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A股行情持续疲软,上市公司增发也并非一帆风顺,部分公司的增发价格与二级市场价格出现倒挂现象。今年以来公布增发预案的上市公司中,高新兴(300098)、雷鸣科化(600985)、轻纺城(600790)、西北化工(000791)、岳阳林纸(600963)等上市公司目前的股价均低于增发价格。

  “如果股价持续高于增发价格,上市公司和券商就得考虑调整增发价格了。”刘保民表示,增发价格往往是由上市公司和券商协商确定的,主要依据公司状况、市场行情以及公司意愿,后续调整也很正常。

  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份以来的3个多月时间里,已有多达29家上市公司下调了定向增发价格,其中个别公司甚至多次下调定增价格。具体来看,去年11月有9家上市公司下调定增价,12月为4家,今年1月则大幅增加至11家,2月份以来的半个月时间已经达到了6家。

  1月5日,珠江啤酒(002461)就正式公布了募资总额不超过22.13亿元的非公开增发预案,并且将发行价定为不低于10.37元/股。当时预案公布时,珠江啤酒股价还在10元以下徘徊,不过后来出现稳步回升的迹象。尽管如此,珠江啤酒还是担忧增发预案到时会出现“流产”,以至于在预案公布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即1月31日就急匆匆宣布调整增发预案,将发行价下调至8.95元/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