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河期”里企业怎么抓住“一度”机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7 01:0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刘琼
“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的诗道出卖炭翁的艰辛,也道出了气候变化展现的商机。
今年,寒流在欧亚大陆盘旋,整个北半球都遭遇着严寒天气的考验。有媒体援引气象专家观点称,北半球严寒只是全球天气变冷的开端,气候可能开始一段持续20年至30年的 “小冰河期”。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气候带来的不确定性越来越明显。企业如何避免被诸如严寒这样的极端气候影响,又怎样应对不确定性,制定相关的策略?
“一度效应”影响4/5经济活动
按照往年规定,浙江茂龙家纺有限公司的员工是从元宵节后开始上班,但今年其羽绒生产车间的员工李星(化名)2月1日就接到公司的通知,要求他尽快回厂救急。
原来,这家以生产羽绒原材料、羽绒被、羽绒护肩等产品为主的企业,其意大利客户要求把原定于3月中旬交货的一批120吨羽绒原料提前到2月份发货。目的是应对欧洲突如其来的严寒天气。
加急的订单也让浙江一些外贸企业不得不提前召集还在老家过年的员工回厂,加快生产,尽早供货。
这就是“一度效应”——气温只要有1℃的变化,商品的销量就会随之发生很大改变。弗里德黑姆·施瓦茨在其撰写的《气候经济学》一书中,指出天气在全世界五分之四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诸如航空、航海、商业零售、快递物流业、建筑业等,都对天气颇为敏感。
“天气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心理,从而支配他们的出行计划、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也进而会影响企业的行为。”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王丹青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有些企业还找到其中更细微的规律,比如德国气象机构发现每当平均气温超过22℃时,啤酒就开始畅销,而当气温每上升1℃,大瓶装的啤酒则会每天多销售230万瓶,德国著名的“啤酒指数”,成为啤酒商调整产量的重要参数。在日本,气象部门根据“夏季30℃以上的气温每多一天,空调销量即增加4万台”的现象,开发出“空调指数”。
在英国一些大型百货超市,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气象敏感商品,这些商品每天需要采购多少、在一天的哪个时段进货,直接取决于当天天气状况。而精确到以小时为单位的“敏感商品指数”,为避免商品脱销或滞销提供了决策依据。
如何“猫冬避寒”
恶劣严寒气候,也像去年泰国的暴雨灾害、日本的地震等自然、地质灾害一样会对企业和公司造成长短不一、严重程度不同的影响。因此,企业发展需要了解的信息中,气象等自然信息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比如,今年法国部分地区最低气温接近零下20摄氏度,迫使部分高速公路临时封闭,用电量一度达到了峰值,部分火车延误。
莫斯科本月2日的一场降雪几乎导致莫斯科全城交通接近瘫痪。
去年冬天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南麂岛附近十余户渔业养殖户受灾,渔箱内大部分成鱼被冻死,不少高价鱼种几乎全部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多万。
“有条件的企业在产业链布局等方面,应该对不可预见因素做些准备。”理特管理咨询(Arthur D Little)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许健认为,比如全球布局的跨国企业可以建立互补的供应链格局,不要把所有的零部件生产都放在一个国家。
“极寒天气将促使全球的产业带缓慢南迁,这将导致中国也将成为外资产业迁移的集中地。”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认为,中国企业应适时地做好产业升级的准备,利用本土化优势,深入对市场的掌控。
“还有一种方式是通过保险等方式趋利避害。”许健说。由于天气信息对一些行业企业经营有重要影响,美国能源企业在1996年率先推出天气期货,并逐渐吸引了保险业、零售业、农业、建筑业和管理基金的广泛参与。比如,东京海上保险公司向娱乐业推销台风期货合约,以免其举办的活动因暴风雨蒙受损失;日本损保公司也向高尔夫球俱乐部销售降雨期货合约,对滑雪场和轮胎业销售降雪合约;对碰到雨天销售量会下降的饮料商,三井住友保险也有阳光期货合约。
中国企业对气象信息服务需求意识正在增强,更多企业有中长期气象服务需求。中国气象局气象预报专家、专业气象服务机构北京维艾思气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顾问赵汉光告诉记者,“订购气象信息服务的企业主要是水利、能源、服装、空调、物流、保险、期货类及其相关企业,比如中石油、中石化需要相关气象信息为其油气生产、运输提供参考,还有部分饮料、护肤品类的企业也有这样的需求。”
商机中的竞争优势
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借来东风,帮助周瑜纵火破曹之事,让人领会到气象信息在两军交战时候的竞争优势。而在商战中,知晓气候变化状况等更多环境,也能够让企业未雨绸缪,甚至发现更多制胜机会。
寒冷环境也能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2005年俄罗斯也曾遭遇类似寒冬,由于当时俄罗斯经济的急速增长,该国的电力需求也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而严重老化的发电设备也引起巨大的不安。面对严峻的形势,普京亲自出马,强烈要求加强对电力领域的投资。因此,从大规模的发电厂到小规模的家用发电机,相关的发电设备需求激增。
“增加对气候变化趋势的把握,为了市场需求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企业能从战略上抓住更多商机。”许键说,比如欧洲专门有公司从事汽车热交换器的生产,能保证汽车马达夜间温度不会降到太低,早晨出门时能顺利启动;而严寒的电力紧张期,一些取暖设备公司也在开发一些新的、能效更高的产品,消费者更新相关设备能更节能地供暖;而在建筑方面,房屋的隔热节能改造也会产生更大商机。
“当你的企业在战略上比别的企业考虑得更早、对消费者需求考虑得更周到,而且能适当引导消费者的需求,那么对‘冰河期’需求度的把握可能成为你的竞争优势。”王丹青说。白朋鸣还认为,从后续全球环保产业趋势来看,“中国在节能、新能源、光伏、风能几个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应提前做好产能扩容为后续的市场竞争做好准备。
不过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丁杰也注意到,除了“小冰河期”到来的看法,也有“全球变暖”的呼声,“企业在判断和战略规划的时候也需要更加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