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限播境外剧,拯救国产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7 01:1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 本报记者 陈偲 实习生 李柯达

  限播境外剧,拯救国产剧?

  广电总局整顿电视节目的步伐并未在争议中有所放慢。继去年年底提出的“限娱令”、“限广令”和今年年初的“限剧令”后,2月13日,广电总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境外影视剧引进和播出管理的通知》(下称“限外令”)。通知规定,引进境外影视剧的长度原则上控制在50集以内;境外影视剧不得在黄金时段播出。

  “禁令”一出,网上议论迭起。不过,与此前“限娱令”、“限广令”等不同,业界对此次“限外令”却处之泰然。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骆正林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此次颁发“限外令”很大程度上是对之前相关规定的重申,广电总局如此规定有扶持国产剧的目的。

  “限外令”老调重弹

  “限外令”并不是第一次颁布。据介绍,之前颁布的“42号文”、“82号令”,也有类似规定,譬如引进剧不得登黄金档,不得引进含有暴力低俗内容的境外影视剧等。

  “境外影视剧不得在黄金时段播出的说法,只不过重申了之前的既有规定。”骆正林称,自1995年广电总局第一次对境外影视剧进行管理开始,就规定境外影视剧不得在黄金时段播出,因此,此次重申对已如此行事多年的各地卫视毫无影响。

  事实上,各电视频道每天播出的境外影视剧,不得超过该频道当天影视剧总播出时间的25%的规定,也与2004年颁布的国家广电总局令[2004]第42号《境外电视节目引进、播出管理规定》毫无二致。

  “25%这个数字其实目前基本上各电视台都能做到。”一位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说,“因为目前引进的境外电视剧的收视率除了部分韩剧外,基本上没有太大的竞争力。”骆正林则告诉记者,自限制境外剧播出的禁令出台之后,本土自制电视剧逐渐发展起来,境外剧的播出比例相应下降至较低水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电视屏幕上境外引进剧并不处于主导地位。”

  不过,这则“禁令”没伤到大陆的电视播出机构,却惊动了韩国的电视剧产业。韩国《中央日报》2月15日报道称,中国的这条“禁令”使每年高达1500多万美元的韩国电视剧对华出口战略亮起红灯。报道指出,韩国相关业界正在探讨以“共同制作”的形式曲线进军中国市场的方案。

  规范“指标转让”行为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限外令”明确指出,各级电视台申报并获得总局批准引进的境外影视剧必须在本台首播,首播之后才可以再次发行在其他电视频道播出。

  据介绍,广电总局对引进境外影视剧设置了严格的指标,不符合审查标准的一律不批准引进,这导致部分卫视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近几年出现一种指标转让的情况,资金有限也无法拿到指标的卫视会从拿到指标的卫视购买。”业内人士透露。

  此次通知中的引进台首播制度,正意在规范指标转让行为。“禁止引进指标转让是对境外影视剧的规范化,这也是禁止各家卫视将引进剧作为牟利的手段。严禁对引进剧进行转手买卖以牟取暴利的行为。”骆正林认为,这有其一定合理性,“但配额制本身,行政色彩比较强,与传媒产业的产业化路径背道而驰。”

  据了解,这一规定将对目前境外剧的分销方式产生一定影响。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第四季度获批的81部影视剧,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上海广播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等五家大型电视台就获批了80%以上。有媒体援引业内人士的话称,这些电视台的指标在实际操作中,通常由与之合作的民营公司引进,并向各大卫视及地方台进行分销。“目前要求引进台首播,原有的分销流程或许也将随之发生相应变动。”上述人士这么预测。

  国产剧迎来“春天”?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颁布“限外令”更多的在于传达一种保护本土电视剧产业的态度。“历次颁布类似规定,都有这一层面的考虑。”骆正林表示,事实上,之前的“限外令”也确实给大陆影视工业带来繁荣。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国产剧的产量上涨明显。1月30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广电总局关于2011年度全国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颁发情况统计结果的通告》显示,2011年度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许可证的剧目共计469部14942集。

  不过,骆正林担忧,目前再提“限外令”,对国产剧制作水平的提振作用十分有限。“事实上,国内电视剧已经形成一种生产过剩的局面。”他介绍称,2011年国内电视剧生产过剩而无法播出的比例已经超过50%,有超过8000集的电视剧在拍摄后找不到播出平台。“限制境外影视剧的比例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意味着播出平台的数量并未得到有效提升。”他解释道,“消化这些过剩产能并不容易。”

  他认为,更重要的是,一味依靠“限外”,无法从质量上提升国产剧水平。“中国的影视工业也与经济发展相类似,从国际社会上汲取了相当的养料。限制境外剧,虽然有利于保护部分国产剧的生存,但对于淘汰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能并没有太大意义。”在他看来,国产剧要真正迎来“春天”,还必须在市场化竞争下不断创新,“质量上去了,不限制境外剧,观众也会用遥控器进行选择。”

  【相关链接】

  广电总局砸重金征集剧本

  2月15日,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从2012年开始,广电总局要组织实施剧本精品创作工程,设立优秀剧本奖励基金,着力扶持优秀剧本项目。田进并称,广电总局每年将拿出3000万元,向全社会征集奖励好剧本,每个优秀影视剧本给予100万元到300万元奖励。

  国产电视剧题材的濒临枯竭备受指责。《潜伏》走红,谍战剧一股脑涌来;《宫》火了,穿越剧、宫廷戏充斥屏幕……

  据称,目前在国内一个好的原创剧本已经可以卖到200万元天价,以前通常一部文学作品被买下作改编用的费用大致在5万元到20万元间,现在一般好的剧本百万不奇怪。

  好莱坞编剧导师麦基对“好剧本”的定义是,要带来双重快乐,一重快乐是来自于作品自身,而另一重快乐则是来自于作品对观众的启迪。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影视剧在启迪观众、带领观众深入生活方面,的确欠缺得太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