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湖北:打造中部崛起综合交通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7 05:35 来源: 经济日报

  长江之中,中部之中。湖北得“中”独厚。把天然禀赋变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构建中部崛起的交通“大走廊”,湖北正从“九省通衢”走向“九州通衢”。

  撬动“中三角” 激活城市群

  一个东连“长三角”,北接中原经济区和京津冀都市圈,南通“珠三角”,西连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的中部崛起综合交通网呼之欲出。

  2月4日,湖北、湖南、江西等四省的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聚首武汉,共同签订推进设立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合作意向书。一个东连“长三角”,北接中原经济区和京津冀都市圈,南通“珠三角”,西连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便捷、安全、高效、经济的中部崛起综合交通网呼之欲出。

  “华中通,则全国通”、“华中活,则全国活”。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副主任黄小平认为,作为承东启西、接南纳北的“天元”,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在全国交通运输格局中的地位不可替代。随着“十二五”规划中交通重点项目的推进,一个更高效、立体的综合交通网络,对于全国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示范意义十分重大。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尤习贵介绍,该示范区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运输方式为一体,覆盖武汉、长沙和南昌及其邻近的28个中心城市。根据规划,未来10年,湘鄂赣将打通长江中游城市群与周边主要城市群的便捷通道,共建国家级综合运输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大宗战略物资集散中心,初步形成主要城市群间“2小时城际交通圈”和至周边城市群“3小时高铁交通圈”,以促进群内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域产业转移、优化和升级。

  “中三角”共同构建中部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的平台,而交通运输则是重要的纽带。武汉“1+8”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泛鄱阳湖城市圈,3个1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高铁、动车、高速公路、航空、水运所编织的快速通道将一个个城市串珠成盘。如今便利的交通为中三角城市群搭建了骨架,疏通了血脉。

  城市群之间的联系,仅有“大动脉”还不够,“毛细血管”也得畅通。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正在积极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编制,为三省交通运输进一步衔接出谋划策。

  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司长马传景表示:“设立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不仅有利于完善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重要的是,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纽带,中部崛起战略为支撑,通过打破行政区划,构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立体交通网络,将带动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国家战略区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文化旅游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为中部三省差异化布局服务功能区,推进长江中游地区共同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初步测算,到2020年,湘鄂赣三省客货运量将达到85亿人次和111亿吨,在现有基础上分别增长2倍和2.4倍。交通能量一旦释放,区域发展的经济要素将被进一步激活。

  构筑“立交桥” 领跑“水陆空”

  长江之“中”和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区位优势让湖北重新找准了发展交通的“位置”。

  2011年11月,长江中游首个航运交易所在武汉成立,这是正在建设中的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北围绕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内容。借助长江黄金水道的振兴,湖北水运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初春的武汉,寒意袭人。可新港阳逻核心港区仍然一片繁忙,一个个大型集装箱从五湖四海汇集于此,通江达海,蔚为壮观。武汉新港是以武汉港为中心,由武汉港和鄂州、黄冈、咸宁市的27个港区组成的港口集群,最大靠泊能力7000吨。2008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将武汉新港打造为集现代航运物流、综合保税服务、先进港口设施和经济技术开发为一体的现代港,打造为水水、水陆中转的枢纽港,打造为中西部走向世界的国际港。

  仅仅3年后,2010年,武汉新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长江中游和上游年吞吐量首个跨入亿吨级的港口。随着长江航道的疏浚,到“十二五”中期,武汉新港可在3000公里的范围与东京、大阪、首尔、新加坡、雅加达等国际港口实现万吨轮常年直达。

  长江之“中”和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这种不可复制的区位优势让湖北重新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加快建设全国性铁路路网中心、全国高速公路网重要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全国第四门户机场。

  如今的湖北,“水陆空”样样领跑,“铁公机”振翅高飞,承东启西,联南通北,湖北立志做中国交通和中部崛起的“立交桥”。“十一五”期间,武汉已成为全国四大铁路枢纽中心之一,以武汉为中心通达广州、南京、郑州等全国主要省会城市的“3小时铁路圈”正在形成。武汉航空年旅客吞吐能力已突破千万人次。2011年,湖北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4000公里,从全国第八位跃升至第六位。

  服务重转型 交通促发展

  发展交通不是为修路而修路,而是要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要为改善民生铺路。

  由区域性的“九省通衢”向全域性的“九州通衢”迈进,不仅是湖北省的要求,更是构建全国大交通网络和打造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要求,也是中部百姓的民生诉求。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尤习贵说:“交通不是为修路而修路,而是要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为改善民生铺路。”

  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11年2月,湖北先后启动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建设。湖北提出“一主两副”新战略,在巩固武汉龙头地位的基础上,着力建设宜昌、襄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积极响应,迅速开展了大别山、武陵山两个试验区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并分别与黄冈市、恩施州签订了省地共建协议。配合相关部门推动国家层面对武陵山试验区的支持,建成了武陵山生态旅游交通示范线。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还先后与宜昌、襄阳、荆州、鄂州等签订了共建协议。以273亿元总投资、106个项目为重点,湖北将全面构建宜昌市现代运输体系,加快构建长江三峡国际游轮中心和三峡枢纽港;以316亿元总投资、142个项目为重点,全面构建襄阳市现代运输体系。

  到2015年,湖北将力争实现100%的县市通高速,100%的县市通国道,100%的县级以上城市通一级以上公路,100%的建制乡镇通国省道及二级以上公路,100%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全面实现“村村通”,真正做到农民群众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

  未来几年,湖北还将重点支持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城际轨道交通沿线的客运换乘中心建设,重点支持与铁路货站、港口、物流园区和生态旅游景点等衔接的货运枢纽建设,努力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专家一席谈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