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奥林巴斯丑闻背后:检讨日本式公司治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7 07:2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奥林巴斯丑闻曝光后,有分析称,日本国内宽松的公司治理标准使奥林巴斯轻而易举地钻了空子,这着实令人不安。

  在奥林巴斯的15名董事中,有12人为公司现任或是前任高管,而设立单独的审计委员会这一安全保障措施,也由于被指控三人之一的山田秀雄担任该委员会负责人而失去了意义。

  与此同时,奥林巴斯聘请的外部审计机构———2009年之前是毕马威,目前是安永———也面临一些难以解释的质疑:它们为何让这种欺骗继续下去,为何没有发现注册于开曼群岛的基金的真实目的———据称,奥林巴斯以往的亏损正是通过这些基金被“洗白”的。

  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分析文章称,对日本而言,更深刻的教训还在于:出现问题时如果不去承认整件事情,反而去策划一场“软着陆”,它将导致信任的丧失。当真相最终水落石出时,不仅投资者会被吓跑,还会引发信任危机。来一场彻底的“肃清”是必需的,同样需要的还有一个新的领导层,这个领导层能够以一种可信的方式应对诸如该公司可能被东京证交所退市这样的风险。

  上述文章称,该公司前董事长菊川刚为首的三名董事虽然受到指控,但他们依然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值得尊敬的。他们认为,小心翼翼地掩盖错误、不让前任们丢脸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不过,诚实的结果应该会好很多,不管是对公司的投资者,还是对员工、审计人员甚至整个日本商业而言,都是如此。可实际情况是,他们将公司置于了一种危险而脆弱的境地,陷其他董事于不义———这些董事或者是知道事情内幕,抑或是渎职。

  日本金融机构中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例如,日本长期信贷银行和山一证券上世纪90年代末曾通过“tobashi”交易(即资产负债表外融资)掩盖泡沫破灭后遭受的损失。它们将受损资产按照账面价值转移到“傀儡”子公司中,以这种方式掩盖在证券和贷款方面的损失。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道,奥林巴斯的本能反应和流氓交易员是一样的———都认为掩盖损失而不是坦白承认,才是自我拯救的唯一方法。奥林巴斯的董事们之所以不愿及时认错、反而让事情变得更糟,日本人所具有的强烈荣誉感或许在从中作祟。

  即便从目前掌握的证据上看,也足以表明这是一桩巨大的丑闻,也充分证明伍德福德的决定———曝光此事,而不是为了保住职位而保持沉默———的正确性。

  日本青山学院大学会计与公司治理学教授八田进二说,奥林巴斯董事会没有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八田进二说,奥林巴斯董事会的部分成员是独立董事,该公司似乎也有自己的治理体系,但实际上那只是个摆设而已。

  (责任编辑:刘阳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