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政策微调寻方向 地产调控成“抓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8 03:32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刘晓午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在通胀和增长之间,预调微调的天平正在向增长倾斜。

  “现在,经济下滑的风险已经大于通胀风险,调控不能长期化,否则经济就会硬着陆,影响就业。”一位近期参加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的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2月15日,在随后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总理部署了今年重点改革的八个领域,其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榜上有名,将积极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小型金融机构;合理引导民间融资,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作为主要推进方向。

  “聚焦小微企业生存,关注民营经济,这既透露出政府对于经济增速的担心,也能体现对民生领域的重视,因为就业问题、工资问题等主要的矛盾就在于这些地方。”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

  由决策层传递出的信息显示,不仅货币政策,其他宏观经济政策预调微调脚步也在加速,两会前后政策调整轮廓正显现出来。

  经济回落触发微调时机

  送走春节,2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压力开始减轻,机构预测或出现大幅下跌。国泰君安证券2月16日发表了研究报告,报告下调2月CPI预期至3.5%。

  作为对物价有专门研究的官员,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随着翘尾因素的削弱,蔬菜、猪肉等价格也在逐步下降,2月CPI将会有明显地下降,应该能够回落到4%以内,甚至可以达到3%。

  尽管物价回落降低了通胀预期,经济增速下滑仍令市场担心。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从现有的数据中,可以推测出中国投资需求正在显著下降。

     1月当月进出口同比增幅双双出现负增长,其中进口1226.6亿美元,下降15.3%。

  他分析,由于中国的进口品包含大量的工业原料,和投资活动密切相关,进口下降虽可以由季节性因素解释,但仍显示企业的投资预期有所减弱。从远期看,投资需求的下降或导致未来进口增速出现持续下降。

  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向记者表示,由于外部市场走弱、国内需求疲软,预计一季度制造业生产活动仍将继续放缓,一季度GDP增速可能回落至8%左右。

  而 GDP增速为8%也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的重要节点。

  “今年的政策风险很大,其中一个是房地产的调整,如果政策不当,房价出现大幅下滑,将会带动钢铁、建材、家居等上下游产业下滑,带动GDP轻松跌破8%, 因此及时进行预调微调非常重要。”前述参会人士说。

  民资准入提速

  刚刚公布的经济数据中,另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是信贷数据。

  据央行统计,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381亿元,这略低于市场此前普遍超过8000亿元的预期。与前两年同期均在万亿元以上的规模相比,有一定规模的缩减。

  同步缩减的还有人民币存款。1月人民币存款减少8000亿元,同比多减少7800亿元。1月份,M2(广义货币)余额85.58万亿元,同比增长12.4%,比上年末低1.2%;M1(狭义货币)余额26.99万亿元,同比增长3.1%,比上年末低4.8%。

  M1的增速正在接近经济衰退时期的水平,从货币运行数据上正在出现经济衰退的迹象。

  货币增速跌幅超预期反映了实体经济的困境。记者了解到在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有企业反映,今年1月份的订单下滑,上下游相关企业经营也遇到困难,建议国家高度关注,特别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这一变化得到了决策层的关注。温总理表示:“预调微调从一季度就要开始。所谓宏观审慎的政策,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灵活性。”

  在近期召开的一系列座谈会上,温总理指出,“如何应对今年的经济困难。有两个途径非常重要:一是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二是放活民间资本,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此间多位参加上述座谈会的人士向记者透露,金融领域创新与放开民间资本准入及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支持将是今年政策调整的一大看点。

  与以往较为谨慎的表态相异,温总理在会上明确指出,是要促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能源、交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这不仅能缓解经济发展的困难,而且能够推进整个事业的发展。

  他强调说,“新36条”没有落实,民间资本进入就遇到“玻璃门”、“弹簧门”。今年上半年一定要把实施细则制订出来。

  在总理座谈会召开之后,工信部即发布了酝酿已久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将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

  曾多次参与规划讨论和汇报的新大陆科技集团总裁王晶对记者表示,随着规划的出台,未来一系列支持物联网企业的财税、金融等措施将会陆续出台,例如物联网专项基金的扩大等。

  在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看来,今年稳定投资将是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而官方投资正面临着融资平台困境等诸多限制,放开民间资本对稳定投资的功效可见一斑了。

  “从流动性平衡的角度看问题,投资活动的减弱降低了对资金的需求,贸易盈余的恢复加大了对资金的供应,再加上经济名义增速下降带来的影响。”高善文解读说,这意味着正在进一步接近流动性由紧到松的转折点。

  房地产调控存争议

  眼下,通胀与增长之间的博弈,围绕房地产政策的调控,已经日趋激烈。

  2月9日,安徽芜湖市政府出台了“免契税、补贴钱、送户口”等一系列楼市新政,被业内誉为打响“龙年政府救市第一枪”,但这一新政出台仅四天便被叫停。

  “房地产业调整是最大的下行风险所在,房地产政策是否以及何时会放松仍然是最关键的问题。”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如是说。

  王小广对这一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目前虽然房地产出现了一些局部的调整,一线城市的新开楼盘和二手房价格出现了松动,但是三线城市和四线城市价格依然坚挺,很多地方还处于一种僵持的状态。

  “在目前这个关键时点,如果不进行持续性的调控,我们可能会前功尽弃。”他说。

  “芜湖市的房产新政实际上是一个信号,有些地区想放开,但是目前条件和环境不允许。不过,对房地产调控政策进行调整已经是一个趋势。”王小广说,“即使是退出,也与2008年的那轮救市不一样,主要措施包括首套房的首付比会降低,首套房的利率优惠等,大家期望不能太大。”

  “我认为,房地产政策的退出有两个条件,一是一批房地产企业倒掉会导致调整,二是投资下滑影响到GDP跌破8%。但这个时段应该是下半年,目前看来,特别是今年两会期间地产政策调整时机并不成熟。”他说。

  “保障房始终是政府支撑经济增长的利器,这将部分抵消商品房投资下滑的影响。”在汪涛看来,2012年全年房地产建设活动虽然显著放缓但不会崩盘,仍能维持10%以上的增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