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贵州毕节改革试验区焕发活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1 06:11 来源: 经济日报

  2011年1月到10月,贵州毕节改革试验区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达到1302个,计划总投资4997亿元,发展的劲头之足令人羡慕。可有谁能想到,这里曾是闻名全国的贫困地区。试验区成立前的1987年,毕节贫困人口高达345万人,绝对贫困人口占65.4%,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82元。

  1988年6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在毕节市建立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三大主题的试验区,总攻贫困,试验区同年获得国务院批准。

  23年来,毕节市集中力量,把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列为“民生之首”,把开放扶贫作为“第一号民生工程”。

  通过推进社会扶贫,毕节借助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大扶贫”。先后建立部门帮扶机制、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定点联系扶贫制度、“4321”结对帮扶、党建“1+1”帮扶、“百企帮百村”等扶贫机制,形成全民参与的扶贫格局。

  扶贫攻坚,试验区23年一以贯之。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45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从182元跃升至4300元,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今日毕节,贫瘠石山披上茅草房变成漂亮的黔西北民居,小山村建起了现代化的载重货车生产基地。

  过去的赫章县,由于当地群众缺粮,毫无节制地毁林开荒,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森林覆盖率不到10%。困境中,赫章县发展核桃产业,改变了贫穷面貌。近3年,赫章县投入2亿元,精心培育出“黔核7号”、“黔核8号”等优良品种,实行“九个一”种植标准,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种植面积达到46万亩,产值3亿元,发展100多家加工企业,森林覆盖率提高30个百分点。

  毕节通过坡改梯、修建谷坊等办法,集中拦洪、滞洪、沉沙,蓄水保土,减少水土流失,发展立体生态农业致富农家,即山上植树造林、山腰坡改梯配经果林、坡土种绿肥盖地膜、山下多种经营,基本农田集约经营。

  23年来,毕节多措并举,先后实施长防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防治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每年人工造林40万亩以上、封山育林1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4.95%增加到2011年的41.5%,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惠民工程中,毕节3年投入17亿元,改造农村危房18万户,直接支持贫困农民改善居住条件。同时,打造“致富田园、生态庭园、特色庄园、文化乐园、和谐家园”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改善居住环境。

  试验区成立之初,毕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19.5‰,人口500多万,人均受教育年限不足4年。突围脱困、教育扶贫,毕节逐步让“人口负担”变为“人力资源”。同时,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2006年10月28日,威宁、赫章两县通过贵州省“两基”评估验收,至此试验区7县1区“两基”攻坚实现100%达标,比原定时间表提前了4年。

  去年5月,毕节市再次迎来历史性机遇,贵州省委、省政府召开《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支持毕节高起点推进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探索。

  毕节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力争突破1800亿元,减少贫困人口75万人,森林覆盖率达到4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