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亚马逊Kindle年内入华脚步渐近B2C电商提前布阵阻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1 13:02 来源: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秦川 北京报道

  狼来了!昨天,来自盛大文学副总裁林华等多位业内人士的风声显示,称霸美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电子书巨头亚马逊Kindle将于年内入华,以过江龙的势头与国内企业开展一番贴身肉搏。

  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天,京东商城也高调宣布启动电子书开放平台计划,联手国内上游内容出版商、发行商和下游硬件供应商结成联盟,成为继前不久当当网之后,又一家杀入电子书战局的B2C电商巨头。对于海外劲敌的虎视眈眈,京东CEO刘强东昨向晚报记者表示,虽然Kindle硬件优势明显,但在中国电子书版权争夺的战场上,它仍和国内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

  ■电商入局:

  中国消费者能否埋单?

  尽管对市场的唱衰声不绝于耳,但最近三个月以来,国内电子商务企业纷纷卡位数字阅读市场。去年12月,当当网电子书频道“数字书刊”上线公测,首期上线正版电子图书5万册。作为其缠斗多年的竞争对手,京东商城昨天也正式上线电子书刊平台,首批推出的电子图书、数字期刊和多媒体电子书总计超过8万种,这些电子书定价非常低,畅销书很多为纸质书的1-2折,大部分图书的定价都在5元以内。这一数字在年底前还将被刷新为30万种。

  然而,消费者是否能如其所愿般掏腰包埋单?长期如砧板鱼肉般的CP又如何信赖平台?这或许是上述企业最为担心的问题。

  京东图书业务副总裁石涛认为,和所有其他商品一样,价格是决定电子书刊能否迅速被广大用户接受的重要因素。在其首批上线的8万种电子书刊中,绝大部分定价都在印刷版本价格的3折左右。“传统图书出版的产业链涉及纸张、印刷、物流、配送、门店等诸多方面,各方成本和利润的要求使得图书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用户最终支付的价格往往是图书实际成本的3到5倍。”

  在石涛看来,过去几年中,B2C电子商务渠道的介入尽管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图书出版的成本压力,但整体的产业模式并未改变。不过,电子书刊的出现则使利益链条极大简化。以京东为例,先由其从供应商处获得版权,向读者提供电子文件供其付费观看,收入由平台和供应商分成。在供应端,无论是出版社、代理公司还是作者本人,均可通过系统后台监控作品被下载的次数,明确计算出应得的分成收入,平台方也无法再“捣糨糊”。

  ■中西大战:

  Kindle入华能否复制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昨天有业内风声称,呼声已久的亚马逊Kindle即将于年内进入中国市场,这一消息也得到了盛大文学副总裁林华的证实。后者表示,正积极寻求与亚马逊的合作。

  作为数字出版业巨头,亚马逊的Kindle模式颠覆了美国的出版业。其通过签约知名作家,直接获得图书版权,完全控制了包括电子书的定价在内的图书出版全过程。去年5月19日,亚马逊迎来创立以来历史性的一天,当日亚马逊Kindle电子书的销量超过了传统纸质图书销量。

  对于强敌的来袭,刘强东昨天接受记者当面提问时表示,竞争或许不如想象中激烈。虽然Kindle的硬件优势众所周知,但中国的数字出版业与美国不同,在版权抢购大战中,国内企业与其势均力敌,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考虑到国外巨头入华后水土不服的现象比比皆是,程三国则预测,或许Kindle进中国后“黄花菜都凉了”。

  亚马逊中国的负责人昨天向媒体回应称,Kindle产品线在中国生产已有一两年时间,由深圳当地代工厂负责生产。为了方便与代工厂沟通与合作,亚马逊中国早已设立了深圳分公司。不过,Kindle具体的入华时间尚未确定,外界有些传言过于夸大。

  艾瑞咨询在本月13日的一份报告中指出,2011年美国拥有电子阅读器的成年用户人数是3330万,预计到2014年将增至5390万人。而刚刚起步的中国市场,根据IDC的预计,2011年电子阅读器总销量约为120万台。“和美国有完整的电子阅读产业链不同,中国目前没有形成能支撑电子阅读市场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未来中国电子阅读市场要想快速发展,除了要在硬件设备上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外,电子阅读内容等配套服务也必须同步跟上。 ”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