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江南夸苏杭 燕赵看胜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2 00:5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3年前,记者初访霸州(当时为霸县)胜芳镇,记忆最深的话语,是“南有苏杭,北有胜芳”;记忆最深的情景,是这个镇几乎人人经商、户户办厂:记忆最深的画面,是这个镇上穿梭往来密度不低于北京的豪车。

  胜芳是霸州市的一个镇。但这个镇可不一般。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几乎与华夏文明史一脉相承。

  胜芳始称堤头村,战国称武平,北齐改渭水。因毗邻九河下梢的东淀,这里曾是烟波浩渺的水乡。

  北宋时,感谢欧阳修先生将会试落第的苏洵老先生、也就是苏东坡他爹推荐到文安县任主簿。据说这位苏先生在“教民礼教”的同时,亦“劝课农桑”,将南方种植水稻、莲藕的技术传带至此,慢慢地,东淀这片比西淀(即今日白洋淀)大了许多的广阔水域便呈现出芦稻相映,荷菱飘香,鱼虾蟹藕成趣的江南景象。有文人墨客于是吟咏出“胜水荷香”“胜水流芳”的诗句。北宋嘉祐年间,因“胜水荷香”跻身“文安八景”(其时胜芳属霸州文安县),故名胜芳。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为改变京畿荒芜萧瑟的景况,将江浙、山东、山西等地移民及军人家属留在京都周边安家落户,胜芳由是来了不少新人,原有的村落越扩越大,再加上顺畅发达的水陆交通,逐渐发展成了商埠并且名声日益远播。

  到清乾隆年间,胜芳已成为管辖七千多户、两万多人口、行业齐全、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的商贸中心,聚集了大小商号500余家。据说乾隆皇帝曾三次经过此地,并御笔亲题“胜水荷香,万世流芳”。

  道光年间,“万盛”、“广义”等多家钱庄相继挂牌营业。光绪末年,壳牌石油,美洲烟草,法国的香水,日本的化肥田粉已在小镇店铺亮相。为货物通行方便,淀边开设了80吨级的驳船码头。大船小舟由子牙河顺流而下入海河,朝发夕至,直达天津。据地方志记载,当时的胜芳“水则帆樯林立,路则车马喧阗。百货杂陈,商贾星散,列直隶六大重镇之一”,成为京津保地区的商品交易转运集散地,人称小天津卫。

  至清末民初,胜芳发展达到了鼎盛。此时的胜芳既是商贾云集的水陆码头,又是碧波万顷的鱼米之乡。当时镇上著名的财主号称胜芳“八大家”,即吉庆堂(又称立祥号)蔡家、留耕堂王家、承启堂王家、师竹堂王家、笃庆堂杨家、敬胜堂王家、聚兴堂张家、清太堂牛家。这些商号几乎同时发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它们囊括了钱粮、绸缎、医药、餐饮诸业。胜芳汇集了“南七北六十三省”的外地客商,还开设了直隶最早的邮电局,至于公共浴池、照相馆、西方传教士之类的洋玩意儿,早已争先恐后地赶来凑热闹了。据老胜芳们回忆,天津商铺新货头天上柜,胜芳镇次日便满街叫卖了。

  厚重的历史孕育了古镇悠远绵长的历史文化,并涉及胜芳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芳人能赚钱、懂得享受,但也善于育人。镇上的商人们对“耕读继世,诗书传家”的信条坚信不疑,舍得花银子叫后辈读书。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胜芳乡绅筹款两万吊,兴建了新式的“北学堂”,聘请当地教堂的神职人员为师,搞起了地地道道的西学。

  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胜芳“博采众长”的文化内涵。比纳西古乐还早1000多年的胜芳南音乐会,堪称古代艺术的活化石,现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胜芳花会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乾隆皇上观赏后曾为之赐名、赐牌,因而声名远播,总数达72道;胜芳传统花灯采用苇篾、竹篾、绸缎等为主要制作材料,不用一丝金属,纯手工扎制,品种多达2000种以上。

  胜芳的建筑除了号称“三宗宝”的戏楼、牌坊、文昌阁外。多因商而兴,当年享誉华北。可惜百余年间屡遭天灾、兵燹、人祸,除了王家大院和张家大院两座古院落部分遗址犹在,大多荡然无存。1937年“七七事变”,日寇入侵胜芳沦陷,“八大家”跑的跑逃的逃,古镇百业凋零,遭到了致命打击而走向衰败。

  新中国成立前,胜芳镇隶属文安县,1948年胜芳解放并成立胜芳市。1948年冬至1949年1月,解放军四野把天津城围得水泄不通,而准备接管天津的人员就在离天津35公里的胜芳扎了堆儿,天津市各区政府和各部门、天津日报社和新华社天津分社、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都诞生于胜芳。

  后来。胜芳市与霸县合并,再后从霸县析出称为县级独立镇,1958年后并入霸县为建制镇。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由于气候的变迁,加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华北平原进入了枯水干旱期。素有九河下梢之称的胜芳东淀,已再难觅当年“帆影渺随孤雁下,波光细漾落霞流”那水天一色的风光。但胜芳人特有的水的灵气和骨子里敢为人先、开放前瞻的创业精神犹存,并成为胜芳经济不断跨越发展的原动力。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们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搏风击浪,硬是将一个人称“三无”,即地下无矿、地上无水、海外无亲的小镇,打造成为河北省第一个“亿元镇”,创造了“无水也能活胜芳”的奇迹。

  如今,全镇共拥有工商企业7000多家,从业人员7万多人,其中总资产亿元以上企业30家,千万元以上40家,形成了钢铁、金属玻璃家具、玻璃、板材、塑料、服装、食品、化工、印刷等九大行业,四年前即已跃入中国乡镇综合实力500强。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镇财政收入9 .51亿元,同比增长21.9%;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亿元;出口交货值实现18.08亿元,同比增长3.2%,农民人均纯收入7996元,同比增长9%。

  近几年来。胜芳镇按照霸州“建设文化名城”的方略,加强了对胜芳老城区的保护性开发,突出商业古镇文化底蕴,以明清风格的青砖黑瓦建筑为主,在镇中穿心河两岸规划建设了一批传统风格的古字号,修复和重建了古院落、古牌楼、古戏楼和文昌阁等古镇名胜。当年“灯光桨影、百货杂陈、车马喧阗”的北方“小苏杭”景象,有望在不久的将来重现于冀中平原之上。

  胜芳三宗宝

  胜芳人称有三宗宝:戏楼、牌坊、文昌阁,是当地有名的古建筑。

  戏楼系昔日民间的娱乐场所,也叫“九成楼”,建于清乾隆年间。坐南朝北,歇山大屋顶,台高二米,周围镶以汉白玉条石,中间以木制屏风分割成前后台。木屏两侧设“出将”、“入相”二门。戏楼台正中,悬有一块横匾,上书“动以天倪”四字,传说为清代纪虚中为表达对贪官污吏的愤恨所书。

  牌坊建于明末清初,四柱习檐木结构建筑。高六米,上方柱芯镶有匾额,北面为“人伦之至”,南面为“护国庇民”。顶部的两层习檐,前后左右伸出1至2米,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但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却安然无恙。

  文昌阁建于明代,曾多次修缮。高三层,四方形,甚是壮观。院落四周砌有围墙,门前是一大的池塘。九九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登高望远的日子,这天远近的人们登文昌阁的络绎不绝,登上最高层,能俯视古镇全貌。

  2007年后,胜芳镇政府在对旧区进行了恢复性重建的过程中,修复和重建了被毁于战火的“三宗宝”,使其重现辉煌。

  (左侧图为1922年英国传教士詹姆斯·纪满拍摄的破败的“三宗宝”,右侧图为重建的“三宗宝”)。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