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保护滩涂,保护丰厚的自然遗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2 01:1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杨小刚

  对环境的破坏,有时人类不是故意为之,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人们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和科学认识。

  在2月17日的三亚,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举办的“拯救——我们的海洋,我们的未来”活动上,博鳌亚洲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讲了这样一个例子:在早些年的一次博鳌亚洲论坛上,有个分论坛是谈气候保护,但晚宴上,却有道菜是鱼翅。这个细节很快被境外媒体抓住,批评博鳌亚洲论坛说一套,做另一套,行动与言说不一致。

  龙永图回想起这一幕,说当时确实很尴尬,但并不是故意为之,而是因为缺乏这方面的保护意识。那时,国内对鱼翅的抵制还没有这么激烈,对食用鱼翅的危害也确实没有这么深刻的认识。此后,博鳌亚洲论坛再也没有出现过食用鱼翅的事情了。

  龙永图说的保护意识,包括鱼翅与鲨鱼,鲨鱼与海洋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与整个海洋系统环境平衡的链条关系。在整个链条上,如果孤立地看吃鱼翅,只是一个餐桌上的市场供需问题,但如果联系到鱼翅来源于对鲨鱼的杀戮,杀戮导致数量急剧减少,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最终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有了这方面的意识,我们或许就会自觉减少或杜绝吃鱼翅的行为。

  跟吃鱼翅一样,对于其他生态系统和环境的破坏,有时也跟我们的认识不到位、不深入有很大关系。比如对海洋滩涂的保护,长时间以来,也是因为缺乏对其生态、社会、经济价值的认识,导致大面积的滩涂被乱糟蹋、乱利用、乱开发,不仅造成海洋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而且直接影响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创造神话的鸟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办公室海洋项目高级官员王松林向本报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鸟,这只鸟,曾在2007年创造了神话、出尽了风头,成为很多媒体报道的对象。但也因为中国东部滨海滩涂的滥开发,它及它的伙伴逐渐远离了中国人的视野。

  那是2007年8月29日,这只代号为“E7”的斑尾塍鹬,从美国阿拉斯加起飞,开始了它的迁徙之旅。让生物学家吃惊的是,“E7”用了8.2天的时间,不吃不喝不睡觉,连续不停地飞了11587公里,斜跨太平洋,一直飞到了新西兰。

  E7和它的伙伴们是到新西兰去寻找美食的。因为在它们离开后的不久,阿拉斯加将要进入严冬,而新西兰正开始迎来夏季,正是寻找食物的好时节。滨海的湿地,是它们栖息和寻找食物的好地方。斑尾塍鹬最喜欢吃的食物是泥滩上的海鲜。虾、蟹、蚌、螺、鱼都是它们的美味佳肴。

  在这里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新西兰的气候开始变冷,E7和它的伙伴又开始上路返回。这次,它们没有按原路返回,而是走了不同的路线,它们沿着东亚的海岸一路北上。此时,中国沿海的滩涂湿地,成了补充能量的“加油站”。因为在黄、渤海沿岸,可大量摄取滩涂和湿地上富含蛋白质的蛤蜊、沙蚕等底栖生物,为接下来的迁徙和繁育补充必要的能量。

  与E7同行的,不仅有它的同类斑尾塍鹬,还有很多和它们一样依赖沿海滩涂湿地的觅食者。每年都有约60种总数超过500万只以上的鸻鹬类经过E7它们飞行的这条路线,可说是热闹非凡。只不过,当它们在沿海短暂休息,储存够脂肪后,有些鸟会飞往一万多公里外北极圈的繁殖地,而E7和它的同伴则飞往它们的来源地——阿拉斯加。这是它们的故土,在这里,它们又迎来了夏季,开始恋爱、生殖、繁衍。年年如此,斑尾塍鹬每个循环都要飞行3万公里,为的是寻找到食物。

  “加油站”的消失

  可是近年来,斑尾塍鹬正在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沿海湿地,鸟类繁忙迁徙和觅食的景象,还经常可见,这里曾经是众多鸟类的乐园。可是令人担忧的是,黄、渤海域的滩涂湿地目前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报告指出,中国自1950年至今,已经损失了50%左右的滨海湿地。而黄、渤海域的实际数字可能还要更高。

  王松林认为,导致滩涂湿地如此大规模损失的根本原因,是沿海地区规模空前的围填海活动,特别是黄、渤海一带,用以满足基础设施、房地产、工业园区和围堰式海产养殖设施的建设需求。人类修建的水泥海堤,也使大片的滩涂湿地干涸,很多鸟类都不再找得到充足的食物。

  科学松鼠会的一个研究也表明,围垦和外来物种的入侵,都对仰赖海滩进行补给的迁徙鸟类造成生命的威胁。这种情况对于那些体型较小的鸟类来说是致命的,因为它们可以积累的脂肪相对较少,即使在出发前“加满油”也只能帮助它们熬过1000~2000公里的路程,如果途中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来补给食物,它们就无法完成迁徙而会在半途中死去。

  王松林对记者表示,合理的、适度的围填海活动对经济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认为在缺乏科学指导和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围填海会导致一系列不可逆转的生态问题,其中包括:数种甚至十数种水鸟灭绝或濒危,多种经济贝类天然资源量锐减,海洋生物多样性蒙受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中国的近海生态环境永久地丧失诸多生态功能。

  你不知道的滩涂价值

  我国曾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黄、渤海的滨海湿地是200多种水鸟繁殖、中途停歇或是越冬必需的栖息地,它也是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54种,超过200多万只往返于北极圈(美国和俄罗斯)、东南亚诸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鸻鹬类水鸟迁徙中途唯一的“中转站”和“加油站”,对全球鸟类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WWF海洋项目协调员周宇晶对记者表示,这里支持着温带西太平洋区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被包括WWF在内的国际环保组织列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

  周宇晶说,其实,对沿海居民来说,这些滩涂也是一个丰富的粮仓。滩涂年产以贝类为主的海产品数百万吨,一公顷滩涂年产贝类可达22吨以上(贝肉鲜重超过7吨),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区域的海产品供给有特殊意义。滩涂湿地还提供诸多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形式包括净化水体、吸纳并储存二氧化碳、供人休闲娱乐等,黄、渤海滩涂的破坏,也直接影响到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