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费用”谁能作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2 11:2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英国教授网上抗议学术期刊“高收费” 美国欲对免费开放论文立法惹争议 “知识的费用”谁能作主?
英国数学家泰勒·尼龙近日发起了一项抗议学术期刊出版巨头爱思唯尔的网络签名运动。尼龙在自建的“知识的费用”网站上称,爱思唯尔单本期刊的订阅费奇高,因此图书馆只好“打包”订阅。“爱思唯尔在靠某些‘金牌’期刊攫取高利润。”尼龙说。目前,该网站已征集到世界各地6000多名研究者的签名。
无独有偶,近日有美国议员提交一份法案,要求推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免费开放学术论文的做法,引发激烈争议。
长久以来,支持学术论文应免费开放的理由就是,纳税人已经为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掏钱,不需要再次掏钱以了解研究成果。但现实是,大多数学术期刊都非免费,有的还价格不菲,经营学术期刊的大型出版集团更是财大气粗。
那么,“知识的费用”到底该谁说了算?
美国国会争议论文收费
近日,美国议员提交了一份题为“2012年联邦研究公共获取法案”的跨党派法案,要求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免费开放学术论文的做法推广到所有联邦机构。2008年4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要求接受其资助的研究者在期刊上发表论文最长12个月之后,将文章提交给PubMed Central网站,供研究者免费阅读。
然而,该尝试却遭到美国国会和期刊出版集团的抵制。去年12月,有议员向国会提交了“研究论文法案”,要求禁止美国联邦机构传播由期刊出版商组织过同行评审和编辑的研究论文。“2012年联邦研究公共获取法案”针对的正是该法案。
爱思唯尔2月3日发表声明,称支持“研究论文议案”“别无选择”,“出版商投资重金为研究报告和草稿增加价值……我们反对撇开出版商就规定期刊文章或传播方式的立法。”爱思唯尔目前经营着2600多种期刊,2011年全年收入32亿美元,净利润11亿美元,而且同行评审都是“义务劳动”。曾低价进入中国的爱思唯尔2008年“喊涨”就引发不少争议。
“作者支付”新商业模式
面对出版集团越来越昂贵的收费,不少学者和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力图实现学术论文的“开放获取”。
美国核物理学家金斯帕格最早进行了学术论文“开放获取”实践。1991年,金斯帕格建立了一个邮件系统,供大约200名物理学家交流论文。这个组织后来成为arXiv,其网站使用者还包括数学、计算机等领域的科学家。PubMed Central网站就是由arXiv衍生出来的。
其后,各种学术论文“开放获取”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有的甚至探索出一定的商业模式,“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就是其中一例。PLoS创始于2003年,是一个包括7家“开放获取”期刊的非营利组织。这些期刊向作者收取每篇论文1350美元到2900美元不等的费用,费用从研究资助中支付。
这种商业模式的理念在于,由于互联网让学术成果发表和共享更便捷,“期刊文章”的唯一意义就在于对学术专业性的认定,因此作者会为了通过同行评审服务获得认定而付费。而在PLoS,同行评审和编辑流程也十分严格,旗下的PLoSONE网站称有一个由2000多名国际专家组成的学术编辑委员会,且称95.8%最终发表的论文还会受到其他专家评审,平均每篇论文受到2.9名专家评审。PLoS的2010年总结报告称,PLoS2010年共接收20000多篇论文,发表近9000篇,且收入首次超过运营支出。
传统出版商应顺势而为
北京印刷学院副教授孙赫男认为,“开放获取”运动必然将对爱思唯尔这样的传统学术期刊出版商造成冲击,但是这种大型出版集团长年在知识传播系统中构建的知识评价体系短时间内却是难以被取代的。
“对出版商而言,积极主动地确立针对开放获取趋势的政策至关重要,简单抵触不能解决问题。学术传播的手段已经发生变化,出版商需顺势而为,加强自身在评价体系的作用,才能保持长期的商业利益。”孙赫男说。
(责任编辑:林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