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打造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3 00:0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朱彬彬

  

打造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合同能源管理这种节能新模式有了长足的进展,知道的人多了、合作的项目多了、成功案例多了,节能服务产业扩张了十几倍。

  节能工作围绕市场化模式的展开,始终有一个困惑:找市长还是找市场,合同能源管理很纠结。合同能源管理是作为一种市场化模式被引进中国的,西方国家搞节能一直是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只是帮忙而已,逐渐形成了一种市场化的机制。而我国情况则完全不同,用市场化的方法搞节能我们完全是陌生的,我们建国以来一直是在政府主导下自上而下地搞节能,从未想过还有市场化的方法,并不知道搞节能还能自己不掏钱甚至还赚钱。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把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这种洋机制引进来,很新鲜,大家从头学起,边干边学,摸着石头过河。

  两种不同体质的机制嫁接到一起出现了很多的“排异现象”,但是好在中国的政府并不排斥这种市场机制,我国是自上而下地“强行”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一开始就是“硬引进”,接下来是“软着陆”,事实上现在的很多问题都是出在了“软着陆”的环节。国家以财政奖励为手段引进推广,但是市场在磨合过程中却发生了不少的问题,因为有不少市场资源实际上掌握在政府手里。

  我国搞节能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大部分能耗大户基本上都是大型国企,像电力、石油天然气、煤炭、钢铁、建材、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巨头,他们的节能指标任务都很重,这些单位搞节能对市场化的方法还不是很习惯,往往是行政命令说了算。如果是真正的搞市场经济,应该是“利润为王”,什么效益好就干什么。但是,节能服务公司遇到的情况往往不是这样,明明是我出钱出力给你搞节能,却还要拉关系走后门上门推销,给钱的得看要钱的脸色,这种现象在政府工程和公共项目中尤为普遍。

  在中国搞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公司的趋利性十分明显地表现在向政府靠拢上,一方面要靠政府批工程、拿项目,另一方面要拿财政奖励,由于政府财政奖励往往是层层加码,有的时候相当于利润率,大家都趋之若鹜。节能服务公司“很市场”,谁给钱就奔谁去,但是政府却做不到也不应该“很市场”,节能服务说到底并不是一个仅靠财政输血就能维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最终还是要靠市场的运行机制自生自灭。现在的情况是,节能服务公司既要找市场,也要找市长,大家都要在找市场和找市长的复杂游戏中纵横捭阖,争取如鱼得水。政府方面现在也出现了一个新动向,就是搞“政府集成”,由政府出面办一个全能型的节能服务公司,采取集成运营商模式统筹本地区的节能服务业务,集成节能技术、产品、服务,出面接订单,然后分包,自己拿提成和奖励。目前吉林省、太原市都出现了这种模式,这或许是一个有效率的方法。

  北京理想伟业节能投资有限公司是立足于中国市场、着眼于全球发展的绿色低碳企业,业务涵盖专业节能服务、低碳功能区建设运营等领域。通过不断的创新,目前已成为中国低碳领域的行业翘楚。

  理想伟业的节能超市创新运营模式,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关于中国节能服务行业发展战略的唯一研究案例,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环保部、建设部、科技部、财政部等9个部委领导、专家以及多家权威媒体的高度评价。

  在低碳功能区建设运营领域,理想伟业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低碳研究中心,与国家六部委联合组织的“中国低碳功能区动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国家级课题已经启动,这一课题首次提出了构建“中国低碳功能区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理想伟业和世界500强企业美国AECOM公司全面合作,成立专业公司,专注于低碳功能区的建设和运营管理,联手打造国内首个低碳功能区品牌——Z区,通过Z区低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规划和布局,打造既代表国际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区域化低碳标准。Z区品牌的推广延伸,将为中国低碳建筑、低碳功能区、低碳社区的发展提供可靠直接的低碳标准依据,推动中国绿色事业向国际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