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民生之当前与远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3 00:0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本报评论员何翠云
就业乃民生之本,近日,就业民生问题被提高事关全局稳定的高度。其实,就业,如果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就是找工作。找到工作就意味着生存,找不到就意味日子难过。找工作,就业,一方面是自身能力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工作机会的问题。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率就意味着就业问题的解决,经济衰退,就业率低,人们生活满意度相对就低。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似乎可以对现在各城市对房产调控政策有所松动,做出合理的解释。其实,就笔者观察,房价并没有实质性的松动,但政府或出于自身利益,或者由于对经济下滑的担心,逐渐松动了对房产调控的政策。
对于经济下滑的担心,全球基金经理多数看空中国似乎得到印证。近期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连续8周停发1年期央票,货币政策有所松动,也仿佛印证了人们对经济下滑的担心。
宏观经济的走势似乎与就业民生问题,紧密相连。这一点,我们无法否认。但目前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其原因是多重的,一方面是国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缘于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战略之必需。我们不妨思考一下,现在的经济问题到底是宏观上的问题更多还是微观层面上的问题更多呢?
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率从而保持适度的就业率,这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就业问题、对于工作机会问题,我们不可不从微观的层面来分析。所谓微观的层面,具体而言主要是指解决就业问题的主体——企业的生存状况。目前,民企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体。但现在以温州制造为代表的企业生存艰难,民间融资困难,民间借贷风险加大,是不争的事实。民企的融资环境不如人意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据报道一些地方国企投资利润率不及银行存款利率,虽说的是国企,但也从中看出实体经济之难,投资回报率之低。国企尚且难过,民企日子就更不好说了。
谈改善就业,笔者认为,不能仅停留在宏观调控的层面,停留在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率上,因为就业行为本来就是一种市场行为,只有市场活跃了,就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就业问题说到底更多的是一个企业的用人需求问题,企业没有用人需求,强塞不成。笔者认为,解决就业问题,应该更多地注重微观层面,注重改善企业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状况。
现在政府一谈论经济发展问题,就意味着战略规划、产业规划或者政策支持激励,同时由于政绩考核的需求,政府官员对于经济发展似乎要比企业自身还要上心。从地方经济发展的经验来说,往往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成功的比较多。但这种模式虽然成功,也有着明显的缺点,就是企业自身的主动性与生存能力是有限的。
企业一旦发展到一定的地步,出现发展的瓶颈,就很难突破,说到底,中国很多的企业还处于孵化阶段,要么是政府要么是投资资金孵化出来的,其经营赢利能力是有限的。笔者认为,要改善企业的生存状况,应该避免政府对企业的过多干涉与影响,给予企业自由生存自由竞争的空间,同时也避免企业动不动就找政府或要政策或依附权力或绑架政府行为,因为这样的企业是做不大的,也是做不强的,更不用说产生并领导新的技术革命。
这是谈企业的自身生存能力,因为只有企业的生命力强了,其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才会旺盛起来。说到底,增强企业的自身生存能力,一方面政府要放手给予企业自由生存自由竞争的空间,另一方面就是政府必须约束规范自身行为,建立真正透明公正的法治型服务型政府,这样,即减少权力寻租,降低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成本,又去掉企业对权力依附的幻想。
说实话,政商分离,即是救企业,也是救政府,更是救经济与民生。除此之外,笔者认为难有根本的解决之道。现在如果较快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当然可以部分地解决就业民生问题,但这只是看到了当前的利益,这种行为后患无穷。笔者认为,从长远看,从实现经济转型的战略来看,解决就业民生问题,还是要着手于改善企业的生存环境,建立透明规范的竞争规则、规范政府自身行为、给予企业更多的准入与经营的自由才是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