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合法”的招标乱象更应彻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3 00:5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据《新京报》报道,针对武汉地铁广告招标“低标中标”事件,日前武汉市纪检监察部门通报此次招标结果无效。据悉,此次招标活动违反《武汉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未履行相关法定报批程序,武汉地铁集团已据此认定此次招标结果无效。
武汉地铁广告招标活动中,深圳报业集团地铁传媒公司以高出中标单位报价三亿多元的价格竟然落标,显然违背常理的招标行为被举报后,相关部门查出招标程序非法,据此宣布招标无效。应该说,程序合法是行为合法的基础,但在招标活动中,更多地表现为虽然程序“合法”,而招标结果却有违常理。
最典型的一个案例是,前几年番禺中心医院委托广州市政府采购中心组织的空调采购中,中标的是广东石化,中标金额比格力空调报价高出443万元。格力先向广州市番禺区财政局投诉两次被驳回,遂将维持其处理决定的广州市财政局告上法庭,但格力空调最终还是败诉了,其原因是招标程序合法。
武汉地铁广告招标事件,若是相关手续完备程序“合法”,深圳报业集团地铁传媒公司难免也会遭遇格力空调一样的欲告无门结局。最近刚曝光的“一个卫生间纸巾盒1125元”的高铁天价采购案,其采购大都走了招标程序,可招标结果是采购了一批天价配件,此现象再次证明具有政府或国有企业背景的采购和销售行为,买只买贵的,卖只拣贱的,几乎是屡试不错的“真理”。
招标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相关活动透明化,减少暗箱操作,以程序公开透明促相关活动公正合理。但是,现在却屡屡发生招标活动程序具有所谓的合法性,而招标结果不具备基本的合理性问题,这种情形在招标活动中甚至演变成一种常态,以程序合法掩盖了实质违法。
据《人民日报》报道,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行家里手”经过多年演练已找到暗箱操作的“窍门”。主办者每次都请来相关人员,全程参与监督招投标活动,竞标成功后,中标单位还会给每人一个红包(所谓的评标费),谁也不会对“程序合法”“手续齐全”“操作正规”“众人见证”的招投标说三道四。也就是说,表面上招标程序走得“认认真真”“无懈可击”,而实际上私下各方早已达成默契与交易。
笔者以为,那些招标程序合法而结果有违常理的招标更值得有关部门的关注,绝不能让“程序合法”搪塞公众的质疑。据知情人透露,武汉地铁广告招标幕后操纵痕迹明显,武汉市纪检监察部门称,将对此次招投标涉及的其他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笔者希望,每件招标怪相都有像武汉市纪检监察部门那样的跟踪检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