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对于这个国家,我不再是陌生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3 01:2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作为用中文写作歌词并自己谱曲的外国艺人,戴亮在最新出版的自传《下有戴亮》中剖析道:“法国人的身份,中文水平和年轻的气场,都是帮助我在这里取得成功的资本。”

  孙行之

  每年6月,在上海举行的夏至音乐日总能让城市的几个角落浸泡在音乐中。那几天,走出门去,乐迷们或许就能与一个叫“戴亮”的小伙子相遇。这个来自法国里昂的小伙子外形俊朗、汉语流利,在台上弹唱自己作词作曲的歌谣,用自己的方式和观众互动,总能掀起阵阵喝彩。

  在中国的外国人中,戴亮是唯一专门用中文写作歌词并自己谱曲的艺人。他的歌词音韵和畅、含义复杂、抒情细腻,且充溢着想象力。

  目前定居上海的戴亮,工作半径逐渐漫过了音乐。为电视台的涉外节目担当主持、录制节目都成了他每周的工作。偶尔,他也会到外企“走穴”,充当各种会场主持。在最新出版的自传《下有戴亮》中,他这样解读自己的成功:“法国人的身份、中文水平和年轻的气场,都是帮助我在这里取得成功的资本。”

  12岁的时候,戴亮因为看到一个表演功夫的中国男孩而对中文产生兴趣。“当时,整个欧洲唯一将中文设置为第一外语的中学就在里昂。”戴亮回忆道,“当时学校只有30名学生学习中文,而整个里昂第五区都没有亚洲人。这种环境下,很难坚持学下来。到了高中阶段,学习中文的就只剩下4个人了。”

  “当时我周围的人都觉得我的选择不可思议,尤其是对于内心骄傲的法国人来说,谁会去学习中文呢?但现在,法国开设了无数学习中文的学校,中文、英语、德语和西班牙语成为大家最乐于学习的语言了。”

  带着对中国的美好想象,戴亮12年前怀揣明星梦,充满矛盾地行走到了上海:一方面,他在一座“遍地是黄金”的城市奋力追逐着世俗的成功;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弃真实和独立。

  曾经为了发行自己的唱片,戴亮拖着拉杆箱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挨家挨户拜访独立唱片商。经过多年磕磕绊绊,如今的他渐渐对工作游刃有余:“每周,我都会去电视台和网站各录制一期节目,这些是固定工作。平日,我弹琴、练歌,自己组建乐队。”

  “无论这两年的中法文化之春还是其他活动,大家开始慢慢懂得:怎样才能吸引中国人?关键是,如何为中国观众提供一种看待祖国的全新角度。”在他看来,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几年前,无论是电视台的节目团队还是新闻媒体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外国面孔。随着定居大城市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外国面孔已经无法吸引眼球。近年来,一些跨文化的交流就开始向纵深发展。“我明显感受到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不再浮于表面问题,开始探讨真正的文化差异。”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编者按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