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贷款工厂”:为小老板们顶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3 08:10 来源: 荆楚网-楚天金报
本报记者蒲哲 通讯员董波 汪胜宏 张晓 唐雪莲
2月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出台了包括金融支持在内的20条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事实上,武汉本土银行一直在致力于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有的银行还推出了“量体裁衣”的服务模式。去年开始,武汉农商行推出了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微贷业务,全新的“贷款工厂”开创了快速放贷、无抵押放贷等多个创新举措。
贷款工厂:微贷经理上门送钱
2月9日,武汉汉正街多福路。春节假期刚刚过去,大部分店面都还是大门紧锁。
上午10时,李吟已在这条街上走了一个多小时,几个开门的商户,她都一一进去拜访,介绍自己并详细讲解自己要推销的产品。
李吟所持的产品,并非有形商品,而是武汉农商行去年推出的小微企业贷款:主要针对小微企业,贷款金额从5000元到50万元,可以无抵押。
在多数商户看来,这似乎有点不靠谱——还从来没见过银行主动上门送贷,而且李吟明确地说,可以采取无抵押的形式。不过,多数的商户都留下了李吟提供的资料和名片,因为李吟的身份可靠,她是武汉农商行微贷中心的员工。
这样的拜访,李吟和同事们称之为“扫街”,据武汉农商行微贷中心负责人介绍,每周,李吟等微贷中心的客户经理,需要扫街三小时以上,通过这样发掘的客户占到了七八成。
一旦遇到需要贷款的客户,李吟的同事、同为微贷中心客户经理的黄莹洁还需要上门调查,完善各种表格资料,在客户提出申请后尽快完成调查,并提交调查报告。
而就在完成调查报告的当天,这份报告会被送到微贷中心贷审委的案头。在这里,中心会随机抽调委员库中的贷审委员对报告进行评估。无论能否放贷,贷审会需要当晚就做出判断。
张涛,武汉琅闰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对此有亲身体会。今年1月,这家培训机构急需周转资金,从报纸上看到了武汉农商行微贷中心的广告,张涛决定试试。从拨通武汉农商行微贷中心电话开始,到贷款到账,用时三天。
这就宛若工业社会工厂内的生产流水线,分工有序、环环紧扣,产品被快速而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武汉农商行微贷中心已经变身为一个“贷款工厂”。
瞄准微贷:50万元封顶
事实上,该行微贷中心的模式,在武汉乃至湖北尚属首次。“瞄准小微企业,一开始,也还是有不同意见的。”武汉农商行副行长邓传忠介绍。
因为,在武汉的金融市场,甚至放眼全国,由于小微贷款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银行都“不感冒”。“他们不愿做,服务有断层,也就存在市场空白。我们要打造一款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产品。”邓传忠副行长介绍说,成立微贷中心既能填补市场空白,真正是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服务,也是政府部门希望看到的。
在对江苏无锡、浙江杭州等地同业进行考察之后,武汉农商行决定请外部专家团队,引进国际先进的小贷技术,进行了为期数月的产品开发和人员培训。
据参与此次小微贷款业务新产品开发的武汉农商行员工介绍,专家团队对工作程序,以及员工培训要求极为苛刻。很多方面,农商行希望根据本土的实际情况,对程序及信贷产品进行调整,不过这遭到了专家团队的拒绝。
微贷中心总经理助理万国庆说。之后,一个56人的团队成长起来,并被命名为武汉农商行微贷中心,地位相当于该行的一级支行。
截至去年12月末,这个“贷款工厂”已营销客户28000多户,放贷4744万元,单笔贷款最低5000元,最高50万元。
小微之妙:市场表现旺盛需求
一种全新的信贷模式,出现在了武汉的金融市场上。但这离客户需求到底有多近?一切都还有待于市场的检验。
一开始,客户并不接受。作为分管微贷中心的副行长邓传忠听到最多的汇报,不是业务的增长,而是客户的疑虑。“很多客户不信,说以前是求都求不来,现在咋会送上门呢?”还有很多客户将信将疑,委托行业协会、市场管理等部门,专门到银行打听,是不是有这样的“好事”。
不过,市场的犹豫期一过,小商户对武汉农商行的这款产品求之若渴。
陈卫,汉正街一家内衣湖北代理商。创业两年,在资金上倒没有太大困难,遇到急需资金的时候,一般都是向朋友、亲戚开口借钱。
去年9月,陈卫遇到的就是这样的情况。由于上游的厂家受经济危机影响,对代理商提出了更高的资金要求,而作为代理商跟下游的销售商也需要资金支持。面对服装换季的商机,错过一天,就少赚一天的钱。
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陈卫给微贷客户经理刘哲打了个电话。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次日刘哲就上门调查了,陈卫提出自己想贷款20万元。刘哲查看了陈卫的相关资料,进行了简单的访谈和调查后回到支行,为陈卫量身制作表格和调查报告。到第三天的时候,经过审批15万元的贷款到了陈卫手中。目前,为期一年的这笔贷款仍在还款中,按照其还贷方式,陈卫每月还款大概在1.4万元左右,相对于几十万元的资金流量,这对陈卫来说很轻松。
而对陈卫的启发是,今后,到产品换季的时候,资金问题可以照此解决了。而在汉正街,类似陈卫这样的商户,有千千万万。做了20多年布匹生意的廖老板,也是在去年10月,才第一次接触了这种贷款形式。到年底,廖老板给微贷中心介绍的商户就十七八家。
市场对小微贷款的渴求,由此可见一斑。
(对于这个众多银行都不看好的业务,银行的赢利点在哪里?小客户带来的大风险又如何控制?贷款工厂的运转,又会给武汉金融市场带来怎样的风向?敬请关注本报明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