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区改革要讲策略更要讲担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4 01:4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政府网23日全文刊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要求,今后出台有关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不要与户口性质挂钩。继续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逐步实行暂住人口居住证制度。
从这个通知中可以清晰看出,户籍制度改革正在推进。多年来,这一改革难题早就不再是坚冰一块,向前推进了很多。透过户籍制度的变迁,能够发现,改革这两个字,并非总是那么让人畏惧。这也说明,再艰难的堡垒,只要不断往前“拱”,就一定会有被攻破的一天。
人民日报昨天以“宁要微词,不要危机”为题,呼吁继续深化改革。这篇文章反响很大,主旨很清晰,即改革不能拖延,不能让危机跑到改革前面,否则可能引发更多矛盾、酿成更大危机,甚至落入所谓“转型期陷阱”。就拿户籍制度改革来说,难以想象,如果户籍制度30余年来一直冰封不动,今天的中国社会,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形?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一旦不匹配,就必然会制约社会的进步,甚至出现更消极的后果。历史的诸多经验教训一再说明了这一点。
今日中国所取得的诸多成就,在很大的意义上要归功于改革与开放。改革是针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一种调整与变动,是一种强大的发展动力。中国经济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的濒临崩溃,到今天在全球经济体系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者的贡献不可埋没。制度的进步,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
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说得很清楚,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正如户籍制度的改革一样,之前的许多动作,其实还算是相对容易的改革,难啃的部分仍在后头。但是这些“硬骨头”不啃又不行,若不啃,中国很可能在歧路上徘徊,更别说不断进步了。
今天的这个国家,呈现出了一幅极具挑战性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图景。这样的形势,也是在倒逼各类制度的继续进步,以及改革的继续深化。中国,需要在改革中超越过去,在改革中迎接未来。诚然,当代中国的国情确实有相当的复杂性,不是某一个药方就能包治百病。但很明显,未来需要攻坚的阶段性目标已很清晰,什么样的力量在阻碍着改革的步伐,也很明确。
改革从来是多艰的事业。在这个时候,其一,未来的改革须敢于试错,在试错中不断进步;其二,要有坚持改良的决心与勇气,突破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拦。前者更多属于技术层面,后者则考验着勇气与智慧。
论及改革,过去讲“摸着石头过河”,现在讲“顶层设计”,不管是哪一种路径,可以肯定,改革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方向正确、目标清晰,就不怕犯错误,试错的过程应当也是改革路途中的独特风景。从改革执行角度来说,没人能有百分百的把握不犯错误。其实,问题不在于改革之路上出现错误与困境,而在于不能以错误为由,否定改革,或者慌忙中止改革。要知道,既得利益的维护者容易以此为借口阻拦改革,这是需要清醒看到的。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诚如人民日报的上述文章指出的,既得利益者会成为改革的阻碍者。确实如此,一些既得利益群体已足够强势,正在刻意阻止改革,为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阻碍社会进步;或是进行伪改革,借改革之名牟取私利。过去改革中形成的一些既得利益群体甚至利用这种强势左右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使自己在所谓的改革中得到更多的利益。这样的现实,需要改革者直面现实,勇于接受挑战。
改革没有回头路。户籍制度的改革,曾经被视为“深水区”的改革,但应该要说,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路与策略,还是可行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说到底,“深水区”的改革需要讲究策略与艺术,更需要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