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定位, 后创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4 03:4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王小诺
创业的环境变得日渐艰难。谁都想成为下一个谷歌或者苹果,但在如今由大公司主宰的产业链下,想脱离平台来生存,难免显得自筑藩篱 。
相比以往大公司创新难的观点,如今人们更为认同的是“只有大企业才具有足够的创新资源和能力”。技术的不断复杂化和产业的全球化使得创新的门槛越来越高,围绕大企业所形成的大型商业生态系统(ecosystem),让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如此一来,只有具备技术优势的大企业才能引领这样的集群。
在近日举办的中山大学CHEMBA系列论坛上,曾经在苹果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如今是凯亚投资控股集团亚太区执行合伙人的刘涛就表示,苹果公司的模式是实现了生态系统的改造,无数的小公司依附在这样一个大型平台上发展,让众多移动互联公司得以生存。但如此一来,IT行业的寡头格局,也压制了其它小型公司的生存空间,他认为接下来“独立的软件公司越来越难发展”,因为这些公司要独自应对营销、公关、推广……这将过多透支小公司的财力与精力。
同样是CHEMBA的校友,香港祺盛投资公司董事总经理的叶丰平对这种观点也表示赞同。叶丰平此前一个身份是联通股份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副总裁,对移动互联有着多年经验的他也逐渐从IT投资领域淡出。在其看来,如果不是捆绑在某个大平台上,创业公司的生存将非常艰难。而IT行业竞争过于激烈,创业公司的失败率太高。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脱离大公司生态系统来独立发展的公司之所以困难重重,也因为他们实施的总是复制与跟随策略,尚未找到破坏性创新的源头,建立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壁垒。正如《创新者的窘境》一书里提到的,破坏性创新给了创业型新兴小公司机会:因为在位的大公司在发展破坏性创新方面确实面临重重阻力。但大公司也不是无所作为,他们可以通过成立能力和需求与新兴市场相匹配的独立的子机构破除这个魔咒。
只是如何在被大公司盯上之前找到生存空间,众多创业者需要经过深思熟虑。但不少人显然不善于寻找定位,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IT领域创业项目重合率高、失败率也越来越高的原因。
且不论大公司们在什么时间点吞噬这些创业公司的硕果,但创业者们必须审时度势地看到,小公司面临的生存哲学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在大公司为主导的生态系统中找到自己可以切入的环节,并在细分领域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类则是冒更大的风险,开辟一条让别人跟随的创业路线。如果抛开这些鲁莽地逞强,根基不牢的新兴公司只会更快地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