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基辛格:美中有责任建新型大国关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4 13:2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基辛格:美中有责任建新型大国关系

  资料图: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亨利·基辛格

  40年前的2月21日到28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对中国进行了“震惊世界”的访问。促成此次访问的“关键人物”就是时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亨利·基辛格博士(1973年至1977年任美国国务卿)。在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前夕,89岁高龄的基辛格博士在华盛顿接受《环球时报》记者的专访。基辛格在采访中强调,走出一条新型大国关系之路是美中两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为此努力”,“只要可能,就必须坚持不断对话”。采访结束后,基辛格在给中国读者的题词中写道:“我们两国在过去40年间一直有着良好的关系,让我们在本世纪今后的时间里更加巩固这一关系。”

  《上海公报》独特之处在于写出分歧和共同立场

  环球时报:您曾评述道,“历史眼光是中国领导人常常显现出来的一个文化特质”。作为中美关系的推动者和尼克松访华的见证者,回顾40年前,什么给您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基辛格: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中国领导人的历史眼光和战略决策。其次,是中国领导人在平衡好客与外交上的非凡能力。所有相互关切的话题自然而然地得到讨论,这是一场不断进行的对话。

  环球时报:中美关系的建立始于一个冷战策略,但其最终发展成为全球新秩序演变进程中的重心。您能否具体阐述中美关系对于新的全球秩序和21世纪国际社会有着怎样的影响?

  基辛格:我认为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当美中关系开始时,双方都有着最为关注的策略考虑。毛泽东极为关注苏联日益增长的威胁,我们对于冷战局势非常关切,也非常关切在东南亚局势中的介入。因此,美中双方都存在着最低限度的策略自由空间。我们进而讨论对于世界的看法,双方立场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反映在后来发表的《上海公报》中。

  在世界外交史上,《上海公报》的独特之处在于公报明确列入双方的分歧,一般的外交公报从未如此。与此同时,《上海公报》又具体列入双方的共同立场。因此,考虑到整个历史背景,双方的共同立场变得更加富有意义。在此后的时期内,美中双方根据《上海公报》精神协调行动,特别是在亚洲。

  那时,中国还是一个很贫穷的国家。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不断融入外部世界,在国际社会中愈发积极地发挥作用,一直发展到今天。目前,中国和美国共同努力解决朝鲜半岛等国际热点问题和环境等全球性问题。中国开始解决问题,并对整个世界产生影响。

  进入2012年后,更为融合的世界面临着重建,也需要中国向前迈进。美中两国都面临着挑战,即如何联手构建新的全球秩序,这是一个重任。

  (责任编辑:袁志丽)

  

  美中关系紧张会使别人乘虚而入

  环球时报:您2月13日会见了来访的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从历史角度来看,您如何看此次访问?

  基辛格:目前时机非常重要。今年美国处于大选年,中国也将改换领导人。目前,世界发生着诸多变化,我是说整个世界。因此,对于美中两国领导人而言,理解其所面临的挑战和两国如何进行合作非常重要。

  环球时报:习近平副主席说,中美关系40年来的发展历程,给了我们多方面的重要启迪,其中之一是双方应始终坚持三个联合公报。回首过去的40年,您认为中美两国从双边关系历史中得到的最重要启迪是什么?

  基辛格:我同意三个联合公报。双方之间确实存在一些难题,但令人惊异的是,尽管存在着难题,双方一直致力于改善关系,推动两国进入一个更大的空间。我认为这一模式应该成为今后两国关系发展的准则。

  在我看来,美中两国都是伟大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美国历史则很短。美国人认为每一个问题都有解决办法,中国人认为每一个解决办法都会引发新问题。这是看问题的不同角度,并在所有全球问题上都有着相互影响。首先,我们必须要解决全球所面临的问题,其次,我们必须寻求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很清楚的一件事是,在此之前的历史时期,处于敌对状态的美中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势必关系紧张,而这一紧张关系会使别人乘虚而入,并因此得利。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有责任努力合作。美中两国领导人都同意,美国领导人表示欢迎一个不断强大的中国,中国领导人也重申欢迎美国作为亚太地区大家庭的一员。在这些重要问题上,美中两国有着不断增多的共识。

   “只要可能,我们必须坚持不断对话”

  环球时报:尼克松总统40年前说,打开美中关系大门是“美国的利益要求如此,因为世界形势发生了如此剧烈的变化”。现在我们又处于一个新的世界形势下,您如何界定前后40年不同的“新形势”?

  基辛格:40年前,美中两国有着共同对手。那时,中国还很贫穷,经济发展没有融入世界。40年后的新形势是,美中两国没有共同敌人,但我们有着共同的问题,如环境、核扩散等。当今世界还存在着严重的金融危机,进而影响着世界经济境况,这是我们的挑战。

  今天,美中两国在日常事务中面临着很多问题。而40年前,当我们会见时,我们还有一个“有利”之处,那就是我们之间没有外交关系,因而也没有由此产生的问题和需要进行讨论的日常事务,所以我们可以从最为基本的问题谈起。

  环球时报:最近,很多人在谈论中美两国间的“战略信任”,还有人称中美间有着“信任赤字”。您认为该如何加强两国间的战略信任?

  基辛格:战略信任问题之所以被提出来,是因为如果你想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你就不应该依赖别的国家。如果你不依赖所有外国,你就必须拥有支配优势。然而,美中两国没有任何一方处于可以支配对方的位置,也不应支配对方。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必须相互依赖。我们必须与对方坦率、经常地进行对话。我们必须避免发生采取某种行动但不向对方解释的情况。我们必须切记,当发生完全出乎意料的局势或一些国家处于非常困难局面时,谁都无法确知局势走向,因此只要可能,我们必须坚持不断对话,尽管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取得一致,但相互间要尊重对方立场,尽可能取得相互谅解。

  环球时报:您认为中美能否走出一条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基辛格:我两周前写过一篇文章。此后,我注意到美国国内有一些批评声音,我当时解释说,为什么尽管有这些批评声音,我仍相信美中两国必须要努力前行。在中国国内也有一些批评声音,但两国领导人必须努力克服分歧,推动两国关系继续前行。这是两国目前所面临的很大挑战。美中两国应视对方为伙伴和朋友。走出一条新型大国关系之路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为此努力,我认为我们可以做到。

  环球时报:您的人生与中国关系紧密。中国最初是怎样进入您的视线的?

  基辛格:坦率地说,当我第一次到中国时,我对中国了解甚少。我对于与苏联打交道很有经验。最初我以为中国与苏联会有许多相似之处,因为都是共产党国家。随着我与中国和中国人民接触增多,中国的历史、中国人民强烈的家庭观念、忠诚等美德和机智的思维都让我景仰。我对中国人民充满深情。然而,在谈到外交政策时,我并不感情用事。但我认为我们具有共同利益和共同命运,我们应该更多地看到这一点。( 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温宪)

  (责任编辑:袁志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