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陈九霖:企业家不应为财富牺牲自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4 16:38 来源: 中国企业家网

  人的一生看似较长,实际上有效的时间却是很短。所以,不要为了财富而牺牲了太多的自由

  编者按:

  2月23日,中国航油前总裁、中资企业(新加坡)协会前会长陈九霖在微博(http://weibo.com)发文谈及企业家的生存现状时表示,企业家不能为财富牺牲掉自由和健康。

  陈九霖指出,当前很多企业家处在一种“过劳”状态中,健康成了一种奢侈品。然而,财富的积累并非要以牺牲健康和自由为代价,而是要像盖茨和巴菲特一样,快乐、健康的工作。

  以下是陈九霖观点摘录。

  陈九霖:

  2011年,美国苹果公司(Apple, Inc。)失去了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天才,人类失去了一位了不起的成员——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1955-2011)。我们在为年仅56岁的英才扼腕叹息的同时,心中也鸣起了警钟:为何那么多的知名企业家英年早逝?

  据统计,在2010年1月到2011年7月的19个月里,知名上市企业中就出现了19名总经理/董事长级别的高管离世,其中,百事通COO吴征等高管因病辞世。在这19名逝者之中,因患病而亡者的比例最高,为12位,达到63%;因抑郁原因自杀身亡的有4位,占21%;另外3位则系意外身亡。另据《中国企业家》杂志的调查结果,目前有高达90.6%的企业家处于不同程度的“过劳”状态。因此,健康对于企业家来说,似乎成了一种奢侈。

  抛去数字不谈,就说说我身边的一些企业家朋友的生活状态吧!我身边有许多关系不错的企业家朋友,属于业界的佼佼者。他们功成名就,富可敌国。在外界看来,似乎没什么可抱怨的。但事实上,他们中的不少人却常常感叹: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不自由。经常出差,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常常在外边应酬,和家人一起吃饭、聊天、陪孩子的时间很少,几乎很少享受天伦之乐。由于事业所带来的极大压力,他们之中很多人的健康状况也是每况愈下或者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心理压力也异常巨大。

  面对上述现象,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财富和自由不能两全吗?难道财富的积累一定要以牺牲自由或健康为代价?当然不是。比尔·盖茨连续多年蝉联《福布斯》财富排行榜榜首,但他是个自由、快乐的人,因为他认为财富就只是一个数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令人感到身心愉悦,也更容易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巴菲特是另一个商业奇才,他与比尔·盖茨长期稳坐金融界排行榜的前两位,但他同样能每天都快乐地吹着口哨去上班,自由而快乐地工作和生活着。在罗杰·洛文斯坦撰写的巴菲特传记中,其篇首是比尔·盖茨的一篇短文,里面写道:“他(巴菲特)的笑话令人捧腹,他的饮食——大堆汉堡和可乐——妙不可言。”由此可见,心态决定自由。也就是说,如何调整心态、启迪心灵,对于事业成功以及健康和自由二者兼得,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企业家应该怎样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呢?我个人的体会是,至少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

  1、企业家们自身必须对财富与自由之间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文武之道,一弛一张。企业家当知自我调节,注意劳逸结合。人的一生看似较长,实际上有效的时间却是很短。假设活到60岁。其中,睡眠时间20年、穿衣打扮5年、吃饭6年、生病3年、打电话和干其它杂事2年、工作7-8年。假设一个人活上75岁,其中的25年是用于睡觉的;6-7年时间要花费在吃喝上;生病和打电话、干杂事需要3-4年;工作时间大概是10年左右。因此,不管是活到60岁也好,或者活到75岁也好,真正的自由时间少之又少。所以,不要为了财富而牺牲了太多的自由。正如《圣经》所言,赚得了全世界,失去了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

  2、要有精神信仰与追求。尽管宗教尚有许多不太完善之处,但是,世界上4/5以上的人具有宗教信仰或者宗教倾向。这一事实说明,宗教对于解决人的心灵自由还是有所帮助的。无论信与不信,企业家们抽空看看宗教书籍、听听宗教讲道,实际上是有益无害的。我曾经读过华里克所著、杨高俐理翻译的《标 竿人生》。它从宗教角度探讨了“我究竟为谁而活”等人生问题。我也读过索甲仁波切所著的《西藏生死书》。其中,谈到临终关怀等问题。这些书籍,大都开卷有益。

  3、在社会的层面上,也应该有一些供企业家们排解压力的手段与措施。在这一点上,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做得比我国好,因为欧美国家建立了心理关怀机制,对面临心理压力的企业家们进行疏导,比如:开展心灵辅导、进行心理咨询等等。

  因应市场的需要,西方社会也产生了不少适用心理学大师,比如:阿南朵(Anando)。她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心灵导师。她的著作《对生命说是》一书,已经成为全球500强企业团购第一名的励志书。

  我建议我国企业家们无论多忙,一定要抽出时间听听阿南朵等心理学大师的讲座,看看他们的实用心理学著作。有空之时,也可以看看一些心理咨询网站。我本人平时也会浏览诸如“财富与自由工作坊”等心理咨询网站,并从中获得收益,须知“磨刀不误砍柴工”。

  我也希望一些专门关注企业家身心健康的机构或企业能够在我国不断建立,并且逐步发展起来,这将有利于我国企业家的身心健康,且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有眼光的企业家们也应该认识到,在企业家心灵辅导方面商机巨大、确有可为。

  (文章摘自陈九霖个人微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