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三出手 淡马锡从基石投资者到炒家?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5 00:51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李域 2012-02-25 00:51:58
2012年2月22日,农历癸丑日,宜祭祀、合帐。
这一天对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这家管理资金约 46 亿美元的投资公司来说,是一个好日子,其发起并设立的中信资本创业投资基金(CITIC Capital Venture Partners, L.P.)宣告完成了首轮募集,金额达 6千万美元。
在首轮募集的基石投资者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下称淡马锡)旗下全资子公司祥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Vertex Asia Growth Ltd)及总部同样位于新加坡的毅创投资(Enspire Capital)也显露身影。
淡马锡公司成立于1974年,是由新加坡财政部负责监管、以私人名义注册的一家控股公司。新加坡开发银行等36家国联企业的股权(总额达3.45亿新元,约合7000多万美元),被授权由淡马锡公司负责经营。公司以控股方式管理着23家国联企业,其中14家为独资公司、7家上市公司和2家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各类大小企业约2000家,职工总人数达14万人,总资产超过420亿美元,占全国GDP的8%左右。
成为中信资本创业投资基金的基石投资者,这已是淡马锡龙年在华投资的第三次“出手”。
1月4日,淡马锡表示,将成立一个新的全资子公司名为“兰亭投资国际有限公司(Pavilion Capital Pte Ltd)”,以专注于北亚的基金和直接投资机会,特别是希望拓展其对中国私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渗透和覆盖。
2月21日,由中国银行与淡马锡富登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浙江省首家中外合资村镇银行——宁波镇海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开业,富登金融控股是新加坡淡马锡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之一,自2005年与中国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来,已在湖北、山东等地开设了多家中银富登村镇银行。
另一方面,被冠以“中国金融业最大外资投资者”标签的淡马锡在华的投资范围正逐渐扩大。
2011年11月29日,嘉德置地和凯德商用与淡马锡独资子公司——星桥控股私人有限公司以65.360亿元人民币购得重庆市渝中区中心的黄金地块,用于开发地标性综合房产项目。
往前追溯,2011年5月淡马锡作为基石投资者斥资3亿美元认购上海医药H股股票;2011年7月,淡马锡联合IDG资本和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注资凡客诚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2.3亿美元。
作为政府背景的投资机构,淡马锡没有一般PE公司那种融资、投资、套现、再融资的周期性压力,可以更加从容地进行长期投资,对投资目标的选择也更加灵活,中银国际金融研究员则认为:“淡马锡不关注短期波动,因此很多IPO会考虑引入淡马锡作为基石投资者。”
令人疑惑的是,香港联交所资料显示,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在2011年7月减持建行H股一个多月后,又接手了美国银行卖出的约1/3建行H股,涉及资金超过200亿港元,持股比例从6.27%再升至8.1%。也让市场人士怀疑:“在操作建设银行H股上,淡马锡就像一只对冲基金,也许就是一个大炒家。”这是否意味着淡马锡在投资形式上调整?
全面撒网
进入2012年,淡马锡“全面掘金”的布局开始显露锋芒。
即将上会的无锡华东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东重机”)的股东中就出现了淡马锡的三家子公司。
据华东重机的招股书显示,2010年10月华东重机进行第一次股权转让,公司外方股东迈尔斯通将手中48%的股权尽数转让给淡马锡旗下三家公司(Vertex China、Jiuding Mars和Smart Base)以及公司实际控制人翁耀根控制的振杰投资和杰盛投资。
淡马锡旗下的三家投资公司也集体进驻华东重机的大股东行列,合计持股达33%。
对此,华东重机称:淡马锡旗下的祥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不仅全资拥有 Vertex China(发行人股东之一),而且还是 Jiuding China(发行人第二大股东Jiuding Mars的母公司)的基石投资者。“淡马锡通过与发行人的股权合作,一方面有助于发行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引进管理及技术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其全球业务资源,有助于发行人逐步加大对东南亚以及其他境外市场的开拓,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业务合作伙伴,发展新的市场机会。”
毋庸置疑,如若华东重机成功上市,淡马锡也将获利丰厚。
2011年9月集资逾百亿港元的中信证券的基础投资者中就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淡马锡。中信证券的投资价值因此得以凸显。
淡马锡在华投资衔枚疾进。资料显示,淡马锡仅2011年度已公开披露的投资案例就有9起,且投资项目不再拘泥于金融领域,而是广泛撒网于大消费、流通等弱周期行业,如淡马锡联合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凡客诚品2.3亿美元;淡马锡作为基石投资者将斥资3亿美元认购上海医药H股股票。
由于淡马锡投资案例具体信息披露甚少,难以计算其投资收益,但本报记者通过梳理其近年来投资案例发现,其在华投资较偏好PRE-IPO项目和担任传统行业大型企业IPO的基石投资者,在企业的早期投资较少。
对于淡马锡在华投资策略,北京某PE人士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出口拉动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而国内市场估值水平的提升势必将推高投资风险,或许这便是淡马锡投资策略出发点由单纯着眼于IPO套利逐渐转向关注企业上市之后长期、持续的成长性与价值创造的主要原因。
淡马锡本土化
截至2011年3月31日,淡马锡资产总值约1,500亿美元,中国是该公司第二大投资地,仅次于本土新加坡。中国市场在淡马锡总投资中所占比重为32%,亚洲在该公司投资中所占比重为77%。淡马锡对金融服务业、通信及传媒业情有独钟,2010年财报显示,淡马锡在能源矿业领域的投资比重达到3%,对于以通讯和IT为主的新兴产业,淡马锡投资比重达到22%;投资收益相对波动较大的金融行业,淡马锡的投资比重依旧高达36%。
在加码中国投资的同时,淡马锡中国区总裁也聘任中国本土高管,进一步本土化。
2011年2月21日,淡马锡宣布委任丁玮从2011年2月28日起正式出任中国区总裁,在此之前都是新加坡从本部派驻高管担任此重任。
淡马锡原有两位中国区联席总裁。在丁玮加入后,淡马锡中国区总裁原联席总裁之一的颜志贤将委任为高级董事总经理,主管特别项目,另一位中国区联席总裁蒋福娟将支持丁玮的工作,继续加强淡马锡在中国作为成功企业的长期和积极投资者的平台。
丁玮于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拥有经济学学士学位。从1987年至1999年的12年期间,丁玮在世界银行担任了众多职务,包括在欧洲和亚洲地区担任部门经济学家、项目经理以及部门经理等职务。在1992年至1993年,丁玮被借调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任该基金驻阿尔巴尼亚高级经济学家和首席代表。
从2002年一直到入职淡马锡之前,丁玮(51岁)担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一职,并任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委员会执行主席,主管投资银行业务部。
淡马锡首席执行官何晶表示说:“中国是淡马锡的重要市场。我们非常高兴丁玮加入成为我们领导团队的主要成员,带领公司在中国的长期发展。”
屡次传闻卸职的何晶是淡马锡内一位颇受关注的人物,何晶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夫人。2009年,淡马锡任命必和必拓前任首席执行官顾之博(Chip Goodyear)为候任首席执行官,有意让他接替何晶。但仅仅几个月后,顾之博就离开了淡马锡。在淡马锡公开资料上,何晶依旧是淡马锡CEO。
“炒家”淡马锡
作为外资投资者,深圳某券商资产管理人士认为:“淡马锡着重长期投资,不在意短期波动,因此很多IPO会考虑引入淡马锡作为善意的基石投资者。”
然而2011年9月初,淡马锡因波段操作建设银行而惹人争议。
2011年7月5日,淡马锡所卖出的51.88亿股中国银行H股,平均交易价格为每股3.63港元,较当天收盘价折价6%,总成交金额188亿港元;卖出15.02亿股建设银行H股,每股作价6.26港元,折价3.4%,总成交金额94亿港元。
此项交易,淡马锡合计套现约282亿港元。
作为两家银行的原始股东,淡马锡在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H股上收获颇丰。2005年8月,淡马锡以每股1.15港元获得99.06亿股建行H股。其后数年多次增持,至本次减持前持股比例为7.03%。粗略估计,其平均成本不足2元,投资回报率超过2倍。
令人疑惑的是,香港联交所资料显示,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在减持建行H股一个多月后,又接手了美国银行卖出的约1/3建行H股,涉及资金超过200亿港元,持股比例从6.27%再升至8.1%。
2011年11月,淡马锡再度入手建设银行股权,把在建设银行的持股比例提高至略低于10%的水平。
“7月高价减持建设银行H股,然而仅一个多月,又大笔增持,使其持股比例上升到了8.1%,令人匪夷所思。”对此有市场人士认为,“在操作建设银行H股上,淡马锡就像一只对冲基金,也许就是一个大炒家。”
中银国际金融研究员则认为淡马锡减持又增持显示对银行股仍有信心,不过他的解释并未消除市场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