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担事件重创银担利益链 小企业无奈催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7 01:2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洪偌馨

  “3月份才到还款日期,可刚到2月份,银行就开始天天给我打电话催我还款。一边要去‘中担’讨说法,另一边又要应付银行,我完全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了。”

  2月24日下午,在北京凯晨世贸中心的一家咖啡店里,中担投资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下称“中担”)客户叶翔(化名)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讲述他这几个月以来的遭遇。

  就在当天上午,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的相关负责人出面,来到中担与中担客户们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

  “他们说政府已经知道情况了,正在尽力解决,下周一会召集银行和企业开会,一起商讨解决方案。”尽管如此,但叶翔并不乐观。因为,一个多小时的谈话数次被银行的“讨债”电话所打断。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以来,随着中担、华鼎等几家民营担保公司资金链危机事件的持续发酵,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违规担保公司的个案。整个事件背后,是银行、担保公司和中小企业的三方博弈。而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大背景下,银担企利益链破裂最终伤到的或许就是处于这个链条最末端的中小企业。

  小企业主无法承受之“重”

  经营一家印刷厂的叶翔是个实实在在的小企业主。

  他告诉记者,以前也试图直接找银行贷款,但是最终都没有批下来。“有的小企业即使能直接从银行贷到款,额度也很小,根本不够用。”

  就在叶翔为了贷款焦头烂额之时,中担的客户经理找上了门。

  “找哪家银行,申请多少贷款,都是中担说了算。”回忆起当初的情况,他很后悔。尽管当时就觉得其中“有猫腻”,但为了维持工厂的运转,叶翔还是妥协了。

  只需要500万元贷款的他,最终通过中担向北京银行和一家外地城商行北京分行申请了总共1000万元的贷款。

  “贷款都批得很快,这两笔都只用了一个星期就下来了。”对于吃惯了银行“闭门羹”的叶翔而言,这个放贷速度简直可以用“不可思议”来形容。

  当时,银行贷款一到账,叶翔就按照合同将其中的500万打到了中担指定的账户上。

  记者获得的一份《关于中担投资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目前问题及请求政府给予支持的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月31日,中担公司担保余额31亿元,涉及担保客户360多家,行业协会100多个。而北京金融办相关人士表示,像叶翔这样参与了中担违规担保业务的客户有250多家。

  据记者了解,自中担事件爆发后,应付银行客户经理的电话已经成为了一些中担客户每天的“例行公事”。从最初关切“问询”,到现在强硬“讨债”,银行终于按捺不住,开始向中担客户施压并催收贷款。

  “扛不住银行的压力,我们只有到中担来‘讨说法’。” 叶翔很无奈地告诉记者,现在每天都要到中担公司来“报到”,希望能挽回一些损失。

  前段时间,他刚刚和中担办理了解除抵押的合同,拿回了部分抵押品。而现在已经有银行开始游说他,希望他用这部分抵押品在银行“续贷”。

  “借新还旧,银行倒是暂时解脱了,但是我们怎么办?”叶翔愤愤不平地表示。

  还令他感到不安的是,一些中担客户已经收到了银行委托律师发过来的律师函。“一旦银行强制企业法人偿债,我就算倾家荡产也还不了啊。”叶翔说。

  银行的角色

  根据上述《报告》,准入并与中担开展业务的合作银行共有22家,综合授信50多亿元。目前,涉及金额最多的前五家及金额分别是北京银行5.7亿元、农业银行3.848亿元、光大银行2.98亿元、建设银行2.32亿元、南京银行2.27亿元。

  那么,如果产生坏账,谁来埋单呢?

  对于中担挪作他用的那一部分贷款,一位中担的公司客户代表表示“坚决不会还款”,而自用的那部分是否还款现在则要“视情况而定”。

  “反正多一个不良记录也没有差别。即使还了我那一部分,银行还是会找我追讨另外一部分的。反正这个债不能由我们背。”上述客户代表表示。

  由于中担在很多银行都拥有较高的评级,这也令众多银行遭受与中担“沆瀣一气”的指责。

  对于这种指责,某国有大行人士认为很“无理取闹”。他对本报记者表示,中担只是个例,不能就此质疑整个银行。事实上,每家银行都会挑选几家信任的担保公司作为长期合作伙伴,不排除这中间存在个人利益和关系,但肯定不是银行体系上的问题。

  银行究竟是如何筛选并评定担保公司的呢?

  北京某民营担保公司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系统,在录入不同的数据和指标信息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评级。“但录入的数据和信息是有可能造假的,如果银行没有充分核实,就会造成看似挺好的评级结果,但事实上这家担保公司的状况很糟糕。而这部分责任是银行的,说明它的管理存在漏洞。”该负责人表示。

  并且,他告诉记者,理论上银行除了要审查借款人的资质之外,也要对担保人的担保过程、采取的手段包括政策,进行相关审查。但实际上,银行以往的操作惯例是,一旦拿到了总行或分行的授信额度,对担保公司就没有再进行合作过程中的审查工作。

  “可能会定期要求我们交一些表,但是具体每一单业务,担保公司是怎么做的,可能没有银行也没有人力去跟得那么细,主观上也没有这个概念。”上述担保公司负责人称。

  对于小企业超出自己实际需求一倍甚至数倍的贷款申请,银行没有丝毫质疑;对于贷款的用途,银行也没有任何贷后审查。这一点也让很多中担的客户深信,银行是“知道内情的”。

  上述担保公司负责人认为,这样的看法过于片面。“总体来看,银行的业务前端是有业绩压力的,虽然贷款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要确保安全,但银行有指标考核,所以它会在它认为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多放贷,因为放贷款收益高,是银行的收益来源。”

  “具体而言,每个客户经理的个人因素也是影响很大的。比如说我们之前有个客户需要1000万,但某国有大行从这家公司的财务状况、新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来看,认为它只需要800万,最后只给它批了800万。所以,这是因人而异的,取决于去审查这笔业务的人是否有能力辨别客户的需求。”

  而对于贷后监管,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表示,银行也会有些措施,比如贷款发放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客户按照正常的贷款申请用途使用,银行会采取受托支付。“所谓的受托支付方式就是说,当初贷款的时候,你说是为了付B的供货款,银行会把钱直接打给B,你是没有机会拿到自己手里做其他用途的。”

  “但是贷款的期限往往是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银行往往只能监控第一个环节,后续的循环过程中怎么用,银行监控起来非常难。”他表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