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高明百万斤生姜“沉”在田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7 04:12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高明百万斤生姜“沉”在田里
种植户从地里挖出生姜。
高明百万斤生姜“沉”在田里
刚挖出来的生姜。

  ●去年春高明版村村民开始扩大生姜种植规模,种植规模逾300亩

  ●由于销售渠道少,而今收购价又直线跌落到每斤4角 农户只好等待时机

  文/记者杨博、廖银洁 图/记者何波

  在高明版村,生姜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这里气候凉爽,种出来的生姜很辣,卖相也很好,一直很受周边地区销售商的欢迎。

  在经历了2010年年底生姜价翻番上涨到3.5元一斤,被网友尊称“姜你军”之后,2011年春分,版村半数村民开始扩大生姜种植规模。粗略估计,种植规模超过了300亩。然而,当生姜挺过了干旱在地下成熟时,而今普遍的收购价却直线跌落到每斤4角,村民们宁可把姜留在地里,也不把姜挖出来拿去卖,于是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尽管生姜是该村知名产品,但这里的姜农也依然逃不开滞销的命运。伴随滞销而生的,还有价格的博弈,当有热心企业想上门收购时,村民们则叫价不一,这也阻挡了企业的爱心。

  面对滞销后产生的问题,村委会、镇政府也加紧协调,统一价格。而农民们并不想改变种植品种,就如姜农代表麦伟明说的“不知道还能种什么”,他们把滞销归因于销售渠道太少。

  滞销之问:

  究竟有多少姜在滞销?

  初步估计超过百万斤

  上周五下午,当香江连锁商场的总经理谭少莲一踏上版村的田地时,就感受到了村民中“一边倒”争种生姜的气息。村道中、田埂边,村民们告诉谭少莲,从去年8月开始,已经成熟的生姜就面临着滞销的难题,现在版村辖内的7个自然村中,大概有300户的田地种着生姜。版村村委麦书记保守地估计,村里至少有300余亩的生姜“酣眠”地下,等待被挖出来卖到市场上去。

  然而,版村滞销的生姜到底有多少?事实上,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由于种植分散,产量不一,村委麦主任掰指掐算说:“如果亩产5000斤,300亩的产量将是150万斤。当然,每一户的收成都不太一样,但保守估计起码有100万斤。”上周六上午,在蒙蒙细雨中,麦伟明一边剥掉刚挖出来的生姜上的泥土,一边粗略地估计说,版村680余户村民,大概有300余户都种了生姜。“但去年干旱,我家有些地亩产只有1000多斤,好一些的也只有3000斤。”

  拯救之困:

  农超一期合同仅消化三千斤

  在版村,村民们告诉记者,往年春分前,地里的姜已经差不多都卖完了,而来自高要、江门、中山、珠海等地的客商会亲自跑到村里来买姜,但今年几乎没有外地商人来买了。在结束了上周五下午的考察后,谭少莲和版村村委签订了一期合同,香江连锁商场以9角1斤的价钱收购3000斤生姜。“我们不打算赚钱,运费我们也自己来包。”谭少莲说,这批版村生姜将以1元1斤的价格零售,为的就是尽快卖完。“到时看情况会考虑和村里再签合同。”让谭少莲感慨的是,村民们在她离开的时候问道,“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啊?”

  叫价不一“吓”跑企业

  对于版村的生姜滞销,记者先后联系到高明本地两家知名大企业,这两家企业均不约而同地表示,非常关注版村生姜滞销,但由于这些企业食堂订购蔬菜等产品一直以来遵循订单方式,现在要从散户手中收购生姜,还存在着付款、食品安全等方面难以绕过的问题,而且农户开出的价格不一,也“吓”走了企业的热心。

  此外,顺德长鹿农庄也对版村生姜表现出了兴趣,他们正通过本报接洽,希望能购买这里的生姜回去,制作一座“姜山”。

  背景调查:

  上季生姜翻番涨价引发姜农扩产

  香江连锁商场总经理谭少莲说,由于去年本地生姜进价飞涨到了每斤3.5元,考虑到山东产的姜价格仅有每斤2元,所以当时商场主要从山东收购生姜。“虽然山东的姜个大,但版村的姜更辣,卖相更好。”

  “这里气候凉爽,非常适合种植生姜。”驻村干部周顺说,版村种植生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版村村民们挑着担子到周边鹤山的市场上叫卖,而从1993年以后,村民结伴开着手扶拖拉机到明城新市场去摆卖生姜。“但那时毕竟种生姜的人少,记得有一年生姜卖价涨到了每斤6元,但村里当时只有两三户人家种了生姜。”村民麦伟明告诉记者,2008年至2009年年底,生姜价格平稳地攀升到每斤1.3元~1.8元之间,而在2005年,生姜价格仅是5角1斤。

  “从2009年10月到当年底,生姜价格从每斤1.3元逐渐上涨到了1.7元,而在2010年下半年则直接飙过了3.1元1斤。”看到去年生姜价格涨到了每斤3.5元,麦伟明便决定增加两亩地用来种姜。

  而和此前他用3亩地种姜相比,这次扩产了近一半规模。“如果不是去年4月的干旱让村民们不得不铲掉死掉的姜苗,版村种姜到现在可能会有更多。”周顺欷歔着讲道。

  数据:每斤生姜成本价逼近1元

  麦伟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一季种姜每亩投在化肥和农药上的成本大概在3000元,而按去年姜种售价3.5元1斤、每亩要为来年留够300斤种姜来算,一亩生姜的成本达到了4000元,而这还不包括自己的人工。而这意味着亩产4000斤,每斤生姜的成本价逼近到了1元。

  “去年这一年,进口的化肥每百斤就涨了30元。”麦伟明无奈地说,去年一年中什么都在涨,而去年12月,生姜价格却一度只有每斤4角,很多农户只好等待涨价的时机。

  在麦伟明家的15亩田地里,一年要种五六个品种的蔬菜,包括白瓜、荷兰豆、青瓜、节瓜等。而如果哪个品种上季有钱赚,他就会适当地增加一些来种。但究竟要增加多少,每个品种的安排如何,46岁的麦伟明和妻子麦玉英说不出来。

  设想:建农业集市方便推销

  谭少莲告诉记者,香江连锁商场所订购的蔬菜和部分水果大多来自于本地农村散户,这主要是因为本地散户种植的农产品在价格上有优势。“但长期来看,农业公司(或合作社)更具有优势。上一年,我们还可以和农业公司沟通来年哪些农产品种植比较有前景,但散户种植往往是盲目的。”谭少莲说,自己曾想建议版村这样的村子通过村委进行合作社改革,把分散在各个农户中的土地集中起来安排耕种,但村委提出说,可以合作的农户太少,这样做并不合算。

  周顺在版村驻村工作时,也感受到农民种植的盲目性。在他的设想中,应该在版村建设一个农贸集市,让农民可以把自己的货物拿过去卖给批发商。但由于资金有限,建设农贸批发市场还涉及土地等问题,该设想还停留在方案设计阶段。

  那些年,他们与姜的故事

  个案一

  姓名:麦汉强

  年龄:31岁

  简介:15岁开始跟着父亲种姜,曾经卖过8元/斤的好价钱,10年前转行做采购商收姜。

  行情好的时候,清晨不到6时,麦汉强就要开着摩托车,去姜地里与姜农讨价还价,尽量用便宜的价钱,收购最多的姜,等到下午4时,就用买来的小卡车,拉着生姜到西樵的批发市场去卖。但近期生姜滞销,拉到市场上也没有批发商要,他宁愿节省油费,在家里待着。

  麦汉强说,2000年转做收购商之后,种生姜也曾“风光”。“每一担卖出去,我们中间商大概赚个10元~20元,如果卖他个2000斤~3000斤,就赚得不少了。”尝到一些甜头之后,兄弟俩开始“分家”,各自下地收购拉到西樵去卖。

  10年来,物价上涨,麦汉强做中间商的收入还是跟当年一样:赚多少跟着市场走,有些月份好赚,可以近万元,有些月份还亏了油钱。

  个案二

  姓名:麦伟明

  年龄:46岁

  种生姜面积:5亩

  简介:自从1997年生姜“身价”暴涨之后,麦伟明与妻子就开始种姜,种了10多年。

  麦伟明一家,从爷爷就开始种生姜,但原本种植范围很小,上世纪90年代之后迅速扩大。过去两年,生姜卖得不错的价钱,2011年,夫妇下大决心,在3月份把5亩地都种上生姜,到了年底,高明一家平价超市要货3000斤,每一斤卖0.9元。

  虽然开始有人收购,但肥料越来越贵,成本越来越高,算过账之后,麦伟明一家都开心不起来。

  麦伟明感叹种生姜成本高,压力大,但麦伟明认为,产品的竞争力还是有的,关键是缺乏畅通的销售渠道。他坦言说,如果把地租给农业公司,去给他们打工,收入太少是关键。驻村干部周顺告诉记者,村民们其实把自己的耕地当做“祖产”,放弃“祖产”转变为农业公司员工,会让村民们很难接受。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