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挂职应该权责分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8 01:18 来源: 一财网央视“名嘴”挂职地方屡屡引来公众围观,这一次主角是《新闻联播》、《经济半小时》原主持人张政。2月26日,张政被任命为贵州省铜仁市委副书记。2008年8月,他赴新疆挂职,担任自治区政府党组成员、主席助理,开始从政之路。
而他的前同事,也是“名嘴”的王志在2008年12月至2010年5月,曾挂职云南丽江市副市长,其后担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书记。央视的名人效应,有中国特色的挂职制度,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
不过,上海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姚欣保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明星人物的挂职,其实是极少数,大多数的还是官员系统内的相互挂职。
通常,挂职可以分为学者类、明星类、官员类,也可以分为上挂(即往上级单位挂职)、下挂(往下级单位挂职)和外挂(往系统外单位挂职)等。
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副教授何俊志向本报记者表示,大多数干部挂职结束后,通常都会回到原单位,但也有少数留在挂职单位,或者又到了新单位,这主要是看双方组织部门的安排。
“最初制度设计可能是强调下基层,干部不要在机关里坐太久,而现在可能更倾向于作为一个干部交流的机制。”何俊志如是说,而他本人也在上海某区挂职担任副处级干部,“这种挂职对我的教学研究颇有好处,同时我也参与挂职单位的一些调研、讨论工作。”
最近因挂职而对研究有较大影响的要数北大社会学系博士生冯军旗,他从2008年初开始,在中部某县挂职两年,其间他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形成了25万字的研究论文《中县干部》,还原基层的官场生态,以及血缘姻缘构成政治家族网。通过媒体报道,引起社会关注。
据了解,早在延安时期,中共就曾大规模选派干部下乡,解放后则多次派出干部到农村“蹲点”。而改革开放以来的挂职,通常被认为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干部的需要。2005年的《公务员法》规定:“根据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可以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挂职锻炼。”
实际上,从2002年至2007年,中组部先后选派了五批共79名干部到三峡工程、北京奥运、南水北调和青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挂职锻炼,2009年,中央组织部又从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地方选派了100名局处级干部到上海世博会挂职锻炼。
姚欣保对记者表示,挂职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人事制度改革的安排,“我觉得任何关于改革的探索首先都是应该值得尝试和肯定的。”但他认为,干部到了地方之后,职责如何确定,是徒有虚名,还是有权有责?另外,对于挂职人员的考核,也应当形成一套体系。
最近,四川省委组织部出台文件,要求选派到同一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挂职锻炼的干部,原则上不超过2人。这也是缘于一些地方挂职干部多头选派、工作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挂职干部过于集中的现象。四川还在试图化解“空降”挂职干部占用名额等问题。
实际上,要求干部了解基层,关注基层,更多的其实应该是有制度要求他们直接下去,而不是通过临时性的“挂职”安排,因为一两年的时间也不能完全了解基层,即使了解,那也只是个别地区的基层,如何在更宽泛的层面上让官员,尤其是较高级别官员增加对基层的了解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