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名古屋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追踪:中日各界驳斥河村隆之错误言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8 01:2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黄立俊

  关于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尽管他本人一再出面进行“澄清”,但其立场仍旧遭到了中日各界的驳斥。

  河村隆之在昨日举行的记者会上再次进行说明,并出示了一份解释性文件阐明其立场。他在记者会上表示,对自己的发言“遭到误解”感到遗憾,并且强调他“为了促进相互理解和友好亲善,推动名古屋与南京之间坦诚地交流对话”的本意没有传达到对方。这是河村一周以来第三次就相关发言进行解释。

  2月20日,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在与中国南京市的访问团的会见中公开否认了“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引起了轩然大波,也使得处于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这一重要年份的中日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河村的发言仅仅过了一天,南京市人民政府便决定暂停与名古屋市政府间的官方交往,而中国外交部也在22日表态支持南京市的决定,并表示“希望日方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同中方共同努力,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与此相呼应,日本政府也表明了立场。日本外务省发言人在24日的记者会中明确表示,对于“旧日本军队在进入南京城后存在杀害非战斗人员、掠夺等行为”这一史实,日本政府“无法否认”。

  从根本否认到纠缠数字

  在昨日举行的记者会上,河村隆之表示他并不会收回有关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发言,但对于发言的真实意图,河村称他只是想表达“不存在旧日本军队屠杀多达30万非武装的中国市民”的观点,有日本媒体分析认为,河村实际上对他之前从根本上否认“南京大屠杀”存在的观点进行了修正。

  日本的文化评论家吴智英分析指出,日本的某些地方首长喜欢在外交等国政方面抛出激烈言论,从而使自己在地方选民中形成魅力和高人气,而河村正是看中这一点才冒险说了些“有欠考虑”的言论。

  专门从事日本近现代史研究的爱知县立大学副教授与那霸润,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表示:“支持从根本上否认‘南京大屠杀’存在的专业学者几乎没有,但在日本政界和言论界中却存在着一个长期从根本上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小集团,而河村隆之就是其中一员。”

  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廉德瑰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更是明确指出:“在日本,从根本上否认‘南京大屠杀’存在的只是小部分人,大多数日本人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但认为遇难者的数字存在争议”。

  有关“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人数,中日两国有着不小的落差。1947年,南京国防部军事法庭认定:在南京大屠杀中,被集体屠杀的人数达19万之多,此外,被零星屠杀者15万余人,被害总数共30余万人。而这也是中国方面认定“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的最主要依据。

  但在日本方面,由于不同的研究者对于“屠杀”的定义、对象区域的认定、埋葬记录、人口统计等资料的不同解读,使得在日本学界对“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并无定论,而是一个上至20万人,下至2万人的数字范围。廉德瑰认为,这让一些内心并不愿意承认“南京大屠杀”存在的日本人有机会“钻空子”,以“数字有争议”为由进而大胆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

  数字争议求同存异

  身为河村隆之的好友及政治盟友,爱知县知事大村秀章表示,他对事件的发展“感到十分忧虑”,大村称他多次打电话给河村,希望他“尽快妥善处理此事,以求早日恢复与南京市的官方交往”。

  针对“南京大屠杀”的争议,大村秀章建议可以参考中日两国于2010年发布的历史共同研究委员会的报告书的精神。

  2006年10月,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了首度访华的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并确立成立中日历史共同研究委员会,同年12月委员会正式成立并于北京召开了第一次研讨会。2009年12月,中日历史共同研究委员会第四次研讨会顺利结束,并于2010年1月发布了报告书。

  在该报告书的日本版中,明确写着“(在南京)发生过日本军队对俘虏、残兵、便衣兵及普通市民的集团性的及个别性的虐杀事件,强奸、掠夺和放火事件也确有频发”。针对遇难者人数的争议,该报告只是将“不同的研究成果之间存在争议”这一实际情况进行了完整叙述。而在中文版的报告书中,还是坚持“30余万人”这一研究成果。

  虽然有媒体认为该报告书只是再一次将中日两国不同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罗列,但也有观点认为,“求同存异”正是该报告书的一大亮点。大村秀章则认为:“这份报告书是中日两国历史学家们共同根据真实数据得来的成果,应该予以尊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