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卡斯特兄弟的烦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8 01:3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林向

  欧洲最大葡萄酒企业法国卡斯特兄弟简化股份公司(下称“卡斯特兄弟”)去年向中国出口了3000万瓶葡萄酒,同比增长超过49%,而2007年,这个数字仅仅是260万瓶。

  尽管如此,多年来,卡斯特兄弟一直在为当年在中国市场上的一个疏忽而懊恼。

  卡斯特兄弟最早进入中国市场时,选择了与国内最大的葡萄酒巨头张裕A(000869.SZ)联姻,成立合资酒庄。

  其后,在双方的共同打造下,“卡斯特”三个字的品牌价值水涨船高,时至今日,法国卡斯特兄弟方面一直认为,“卡斯特三个字的声誉是我们和张裕一起打造的”。

  不过,“卡斯特”三个字的中文商标已经被别人抢先注册。

  中国商标网的信息显示,早在1998年9月7日,温州五金交电化工(集团)公司酒类分公司向“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商标局”提交了“卡斯特”商标的申请。最终,“卡斯特”三个字的中文商标转到了李道之个人名下。

  资料显示,李道之原籍温州,现为西班牙公民,为上海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查询上海市工商局的资料获悉,上海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万元,成立时间为2008年12月12日。

  回顾当年,卡斯特兄弟的内部人士说,“这对两家企业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疏忽”,由于与张裕合作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产品而是灌装厂,没有想到注册汉字的商标,尽管卡斯特兄弟后来对他方注册“卡斯特”三个汉字商标提出了异议,但是都没有被相关政府部门采纳。如今各种命名为“卡斯特公司”、“卡斯特集团”的葡萄酒满天飞,让人难辨真伪。

  对现状不满的卡斯特兄弟采取了一个无奈的举措。

  2009年~2010年,卡斯特兄弟在多家行业媒体上刊登了相关的产品识别的声明,这份声明中提到,该公司在中国市场仅同张裕成立了两家合资企业卡斯特-张裕酿酒有限公司以及烟台张裕卡斯特酒庄有限公司。

  这份声明称,该公司与包括法国卡斯特兄弟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代表处、法国卡斯特集团兄弟国际葡萄酒有限公司在内的12家公司没有任何经济往来或法律关系,这些公司出品的酒类与该公司没有任何关系。

  卡斯特兄弟上海代表处方面对本报表示,这份声明是在当时的特定背景下登出来的,“很多专业的酒水经销商都不知道情况”,而且仿冒众多。

  “商标不在我们这,当然不舒服”,不过,由于商标权和字号权是分开的,尽管没有获得“卡斯特”三个中文汉字的商标权,卡斯特兄弟选择像很多外资公司那样重点突出外文的“castel”商标。

  实际上,烦恼的还有罗斯柴尔德男爵拉菲集团。该公司CEO沙林(Christophe Salin)去年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目前中国市场上存在的“傍牌”拉菲、“山寨”拉菲,是拉菲集团在中国市场上所受到的最大威胁,公司的律师已经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诉讼。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