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国家破产,或可开启新文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9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钱敏汝

  “国家破产”是近年来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报刊标题、政府文件、机构报告、公众话题中的一个词语,它既新鲜又古老,令人惶恐且久滞心头、挥之不去。不管是与他人通力合作,还是在力排众议后作出某个远景规划,一旦决策者邂逅这个词语,便会因其凶吉难料而不知如何面对未卜的前途;就连至今在致富道路上一帆风顺的幸运者,若在某个场合偶遇这个词语,也会犹如一向健康的人得知一场瘟疫就要到来而有了再也无法继续保持强壮体魄的不祥预感。

  我们知道,破产通常是一种企业现象,它必然会波及破产企业全体员工以后的生计。那么依此推理,一个国家破产,哪个国民能够是纯粹的局外人?而迄今经济学和法学的专业知识告知大家:企业破产虽绝非一件可喜可贺之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不失为一种不无益处的补救途径,还往往是在百般努力穷尽之后的一条有效挣脱困境之路,由此踏上的未必就是穷途末道。而这也正是此书的真正主题——“国家破产是可以超越的”。从整个世界的走向来看,危机之后反倒能迎来人类文明进程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随着“国家破产”这个词语进入越来越多的人的眼帘、耳廓、脑海,寻求良策妙计者层出不穷。各色人等和各路精英以不同的视角,在不同的层面,思索着、解读着和关注着“国家破产”成为现实后的一切。本书的作者也不例外。而他们又为何能使这本算不上宏篇巨著的书籍在问世的几周后便又再版,获得的反响非同寻常呢?原因是他们以更透彻、更坦诚、更负责的犀利和锐敏,将国家破产的原因、所波及的范围、已采取的救援措施及其达到的效果一一道明,从而将读者由表及里带入一条深窥弊端根源的隧道。这本书意欲向读者展示的就是:循此路径走到隧道的最深处,那么离出口就不远了。换言之,它之所以不是世界的末日和人类社会前进步伐的终止,因为隧道的尽头不是洞底,而是新的出口。

  这里既有一个定义问题,也有一个信念问题;在有人把当今社会定义为一个人类文明的终极阶段的前提下,那么,眼下的局面如果意味着是一种不治之症,那么我们就肯定会相信世界末日必到无疑。反之,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会明白和赞同此书作者所持有的反常规乐观态度。因此,本书作者的乐观与书中对时局严重性的分析并非逻辑上的相悖,而是统观全局的通权达变之见,并在纵览全球和各国局势和处境的同时,把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定格在芸芸众生层面,因为谁都不会成为局外人。所以,我们认为,任何一个以公众利益为重的政府、部门、机构、企业、团体的代表者,都应对此责无旁贷地给予充分关注,方能不负众望和不辱使命。

  通过《即将来临的国家破产》,读者可得知对今后发展的估测、目前在全球舞台上演的这一幕幕热闹而又惊险的场景中的每个角色及其作用和可能的抉择,以及在台前幕后形成的诸多措施和对策的利弊得失。然而,要想理解本书主题真正和全部的含义,读者却要从标题开始,经过目录,穿越章节,透过字里行间,再举目环视当今世界的一切事件和现象,才能最终做到这一点。因为本书采用的多层次阐述方式虽非绝无仅有,却少见地把最深层的含义置于字里行间之下,构成了整个篇章的深层含义。需特别指出的是,对于本书的理解,读者自然也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绝不要把它视为——或仅仅视为——一本在“国家破产”阴影下的理财指南或致富高论,而忽视和没有读出更重要的潜台词——与人类文明走向有关的警世之言。

  当今世界,与人类文明相关的各个领域和方面有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在全球范围内显现。从历史的眼光来看,人类文明进程或许正处于一个大变动时期。人类共同面对的和各国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日益趋同。在这样的进程中,中国在发展中巡行的每一步和制定的每一项方略都务必要循名责实地有全球视野,方能真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