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落选的是十三钗 落差的是价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9 02:5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永杰

   一年一度的奥斯卡终于揭盅了,其中最让一些内地观众感到不是味儿的,恐怕就是看着伊朗电影《分离(A Separation)》获得最佳外语片——尽管《金陵十三钗》早就出局了。中国电影渴望拿奥斯卡,就像中国科学家渴望夺诺贝尔一样,总觉得自己有些成就未获得世界认可的味道无疑是酸的。

   成本不过50万美元,讲的是因一位贫困女工的流产引起的官司的《分离》,击倒了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并砸了六亿去拍的《金陵十三钗》,在国内观众眼中可能是弱小的大卫击倒了巨人哥利亚。但其思想价值却是另一回事,其中反映的是中国电影与普遍价值之间存在的落差。

   巨资拍摄的《金陵十三钗》,在一些观众眼中每一秒都是精品,但对于那些不是长期被张导的电影调教着鉴赏品味的另一些观众而言,却是另一回事。摄影出身的张艺谋导演,在这部电影中再一次用上了他最擅长的色彩。不过,色彩斑斓的十三钗,在战火纷飞的陷落之城南京中,其实相当不协调。色彩对比不是坏事,但为了适应导演的个人趣味而加诸故事之上时就显然过犹不及了。另一个“技术”问题是剧本,观众一直被暗示十三钗交给日本人后会很悲惨,如何悲惨结尾却没有交待——张导可能想留给观众想象,但却连一个侧面描写都没有,观众心中更多的是谜团而不是思考。从商业片的角度看,没有结局也是一个败笔。

   如果这是一部艺术片,上述这些都是小问题。真正的问题是,相比起让观众进行信仰和道德思考的《分离》,《金陵十三钗》透露出来的思想价值外国观众并不买账。首先,妓女的生命不如女学生的珍贵——或者可以再说得白一点,处女的命更值钱。我们希望也相信,这种价值判断只代表张导自己以及一小部分中国人。倘若不同肤色、种族都要人人平等,以一层处女膜来判断人的价值,焉能不让人反感?作为电影核心思想的这个价值判断,明摆着与普遍价值有巨大的落差,即使在内地放映初期也已经有相当多的质疑之声。又岂能期待世界认可?其次,渲染侵略者的残酷,却没有反思战争本身。电影里只有血肉模糊的厮杀,但却没有引导观众去思考“以牙还牙”之外的世界。外国的战争片,主题多放在战友的手足之情上而不是对敌人的仇恨上。他们的“敌人”也会有理性思考的时候:《父辈的旗帜》中的日军也有情辞恳切的家书,《我们曾经是战士》的越南将军在看到堆积如山的尸体时也动了恻隐之心,因为哪怕是一部还原残酷史实的电影,也一定要避免唤起新的仇恨。

   奥斯卡颁奖礼的同时,把《金陵十三钗》带到欧洲的张导因被建议删减电影的战争场面而感到“心疼”。他的理解是欧洲观众对于抗日战争没有中国观众那样的“强的情感”。其实,欧洲观众更想要的不是新的恨,而是深刻的人文思考。从这个回应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张导未能理解在价值观念上的这种落差。

   尽管这些电影存在着价值落差,但华人群体在融合世界主流价值上却没有什么问题,尤其是能接收到较完整资讯的群体。在一个老太婆可以上诉政府的香港地区和在前地区领导人可以坐牢的台湾地区,《金陵十三钗》的票房远不如内地,在黑人可以当总统、女人可以当首相的欧美华埠,票房更是不尽如人意。即使是在内地,《金陵十三钗》的票房冠军,显然不是靠相对开放的华南市场撑起的。其实,一部围绕着处女价值展开的电影没有被提名,对于华人的整体形象而言,应该不是一件坏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