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让核心技术支撑经济转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9 04:56 来源: 经济日报

  2011年,自主创新的舞台上,中国故事精彩纷呈: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交会对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创5188米下潜记录,“神威蓝光”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成功应用,以及歼-20升空、快中子反应堆实验、“超导变电站”、“八光子纠缠态”等重大科技成果捷报频传,我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同样的舞台上,中国科技人物备受关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荣获在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大奖拉斯克医学奖;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荣获2011年马哈蒂尔科学奖……

  掌声为中国自主创新一阵阵响起:福特汽车宣布,其美国本土的两个工厂全部五条大型快速智能冲压生产线,将采用来自中国济南二机床的产品,这是福特近20年来首次采购非德国生产的成套冲压装备。“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就没有竞争力,也没有话语权。”济南二机床集团董事长张志刚的感慨背后,是中国自主创新主体的自觉与自信。

  这种自觉与自信根植于不断优化的自主创新环境与日益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

  科技人员离岗创业,3年内保留其原有身份和职称,档案工资正常晋升;职务发明成果的所得收益按60%至95%的比例划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可按50%至70%的比例折算为技术股份……这是南京不久前出台的“科技九条”新政的主要内容。有人形容,“科技九条”将成为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科技人员来宁创业的强大磁石。

  不单是南京,2011年,各地各级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被认为“真金白银”的政策法规制度,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国2011年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就惠及1.8万家企业,减免税收超过200亿元。

  数据表明,去年我国科技投入过千万元的县市区已达1287个,占全国县市区的45%,科技投入过亿元的县市区已有82个。

  基层科技工作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组织基础。基础科技工作不断加强,反映出国家创新体系日益完善。2011年,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实施力度不断加大,356家创新型企业、56家试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受到创新基金支持的5000多家中小型科技企业,共同唱响技术创新主体的最强音;中科院“创新2020”开始实施,转制科研院所在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大学科技园及周边已形成逾百亿元产值的新兴产业集群,知识创新体系正释放越来越大的能量;数千家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成为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其中仅90个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就创造了近6万个就业岗位……

  机制活力迸发,人才跃跃欲试,愈加推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在农业领域,全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5%,农作物种和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2%。在战略性新兴产业,12英寸65-40纳米介质刻蚀机大大提升了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宽带移动通信TD-SCDMA形成了以国内企业为核心的较为完整的创新链和产业链;首台海上6兆瓦风电机组成功下线并完成安装,引领中国风电技术进入国际最先进行列。在传统产业,自由锻造水压机、油压机等一批关键设备研制成功,装备了“中国制造”;“数控一代”装备创新工程有力地支撑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重点示范工程成效显著。37个“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试点城市,集中了近4500家半导体照明企业,总产值约1400亿元,年节电超过4亿千瓦时;25个“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试点城市,已运行各类电动汽车1.5万辆,2000多辆新能源汽车在深圳大运会载客604万人次……科技支撑发展方式转变的引擎作用更加凸显。

  放眼国际,世界经济科技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主要国家围绕创新资源的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激烈;聚焦国内,许多产业缺乏核心技术,能源资源瓶颈的制约以及发达国家技术限制的加大等等,都要求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够朝着更快、更高、更好的方向全力迈进。

  2012年自主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在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增强自主创新在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要进一步针对制约科技发展和支撑引领作用发挥的重点问题,继续加大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政策突破的力度,大力加强协同创新,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加强科技发展能力与环境建设方面,关键要把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进一步加强科研条件和创新基地建设,有效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民生科技、农业科技、文化科技等,都将是备受关注的自主创新关键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