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化危为机 急“转”求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9 04:56 来源: 经济日报

  2012年2月16日,中国铁建重工集团举行了简朴的“星城一号”盾构下线仪式,接下来这一“钻地龙”将在长沙地铁施工中大展神威,这是铁建重工集团为长沙地铁“量身定制”的第15台盾构。

  盾构是世界上隧道施工效率最高、最安全、最先进的装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水平和能力最具代表性的重大关键装备。盾构也是中国制造业之痛,在我国热火朝天的隧道施工中,几年前,90%以上的盾构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我们已成为全球惟一同时具备盾构和矿山法隧道装备研制能力的地下工程装备专业企业。”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刘飞香自豪地说。

  这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国铁建。

  前身为铁道兵的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铁路市场历来是其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据地”。2011年,昔日曾炙手可热的铁路建设市场,转眼间新建项目锐减,在建工程因资金匮乏大多停摆。加上国家实施紧缩银根政策,基础建设市场大幅萎缩;海外市场也因国际和地区形势变化而波动不已。多重困扰和夹击,令中国铁建陷入了自1984年由铁道兵改工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

  “铁路一头独大的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实际上,2010年12月,中国铁建董事长、党委书记孟凤朝上任之初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制约中国铁建可持续发展、迈向一流跨国公司的“瓶颈”因素是:工程承包占营业收入的90%,其中铁路占60%多,结构不合理;90%的营业收入来自国内,国内国外业务失衡;规模和效益不匹配,创效水平低。

  打通发展“瓶颈”,壮大非工程承包创效板块,提升创效能力,是中国铁建转型发展的前进方向——矛盾症结梳理清晰了,但真正实现调整转型并不轻松。

  面对困难形势,中国铁建及时做出战略调整,把经营主攻方向放在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建设的关键行业、投资的热点领域,确保企业经营与市场共起舞。在经营重点上,大力开拓房建、公路、城轨、市政、水工、机场、矿山以及环保、新能源等市场,实现“5个转变”,即从铁路转向路外、从地上转向地下、从东部转向西部、从政府转向企业、从国内转向国外。

  2011年春节刚过,中国铁建一份关于重点抓好国家保障房建设承揽的通知下发到各集团公司。接着,中国铁建决策层又进一步强调:要紧跟国家“城镇化”发展的大趋势,把开拓房建市场作为一项战略选择。将房建市场经营纳入企业整体战略,在中国铁建发展史上还是首次。年底盘点,全系统房建承揽创出历史最好水平,成为在“困难的2011年”里经济增长的新一极。

  近年来,沿海地区持续做大“海”的文章:跨海大桥、港口建设、岛屿开发、航道工程……形成了一个潜力巨大的水工市场“蛋糕”。着眼于未来,2011年8月,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挂牌,中国铁建将以“水陆两栖”并进的态势,在更大市场空间上舒展活力。

  2011年初,中国铁建更是吹响了全面进军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新号角。到目前,全国28个城市中飘扬着中国铁建旗帜,占据了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形成了从勘察设计咨询、机械制造、施工总承包到电力信号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并培育出一批专业化较强的公司。

  2011年中国铁建坚定推进“走出去”战略。其中,中国铁建二十三局集团独家以EPC形式接连中标格鲁吉亚21.5亿元的绕城铁路、21.9亿元的现代化铁路;这两条铁路是我国第一次完全采用中国技术、中国设备,按照欧盟标准建设的外国铁路。同时,中国铁建中土集团中标埃塞俄比亚、乍得铁路等60多亿美元的铁路项目;十一局集团中标新加坡轨道交通大士西延线项目。

  2011年,在中国铁建的工程承包中,房建、公路、市政、水利水电、轨道交通等非铁业务,超越了多年的“铁老大”,实现了多元并举、协调发展的转型目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