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世界迎来"两超多强"时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2 08:5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2月29日一期文章】题:世界迎来“两超多强”时代
有历史学家说:“人往往高看自己所处的时代。”话虽如此,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这段时期看上去确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宏观地俯瞰历史,笔者不禁感慨我们活在可以和从中世纪到近代的历史相提并论的巨大转折期中。个中迹象不胜枚举。
国际政治进入历史转折点
第一,一直被划为发达国家的日美欧各国饱尝债台高筑和财政危机之苦,新兴国家则面临各种国内矛盾,同时维持高增长。在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名中,中国2005年超过日本,位居第二。据预测,到2013年,印度将超过日本排名第三,俄罗斯将赶上英国居第六,巴西将力压法国占据第八。而且,有人预测,到2050年,按GDP排名,中国将追上美国跃居首位。世界逐渐步入这样的时代:上世纪中叶的殖民地和“后发国家” 在经济指标上追上宗主国和发达国家,国家集团将对调位置。
第二,这些新兴国家以经济实力为基础,一味扩张军力,破坏军事平衡,导致地区安全环境不稳。和国际舆论对“无核世界”怀有期待相对,印度和巴基斯坦拥有核武器,关系紧张,朝鲜也没有摆出弃核姿态,如今伊朗核问题渐成一个时间问题。
第三,尽管增长率渐缓,但世界人口去年底达到 70亿人,地球可持续发展亮起了红灯。据预测,到 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3亿,到本世纪底将达到 100亿以上。有专家指出,假设要养活100亿人,需增加半个或一个地球。人口激增不但引发围绕水、食品以及各种资源和能源的争端,还极有可能导致地球环境急剧恶化。
第四, “阿拉伯之春”和“占领华尔街”运动表明,活用社交媒体的大众运动开始风起云涌,预计 21世纪将发生全球性大众运动。大众发起网络恐怖袭击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第五,随着美国实力下滑,实际上作为基础货币流通的美元渐失价值和信誉,不过欧元和人民币尚不具备中短期内取而代之的条件。但是,类似于上世纪 20年代至30年代战争时期那种伦敦市场和纽约市场并立,英镑和美元并用的情形仍将持续。
第六,全球化“效应”在国际金融领域凸显,持续扰乱国际金融市场,但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停滞表明,全球化在贸易领域未发挥“效应”,反倒是旨在建立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的区域主义机制、自贸协定、经济合作协定和区域主义与民主主义混合体等机制开始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郭彩萍)
“美国治理下的和平”成泡影
约20年前,苏联解体,冷战落幕不久的一段时间内,美国及其盟国认为打赢了冷战,喜悦情绪弥漫,以为“美国治理下的和平”和美国单极世界来临的乐观论调比比皆是。美国冷战时专为军用开发的互联网向社会开放。借助互联网,经济全球化从金融领域起步,然后扩至流通、贸易和生产领域,突飞猛进。
全球化不等同于美国化,不过至少初期的全球化是以美国化形式显现的。美国带单边主义色彩地从经济、军事和文化享受了各种利益。美国利用互联网开发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然后销往全球市场,美式金融资本主义迎来全盛时代。之后则被称作“华尔街资本主义”和“贪婪资本主义”。
在军事上,经过活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军事革命,美国在冷战末期发生的海湾战争中大获全胜,治愈了“越南综合征”,品尝了冷战胜利的美酒。
但是,随着以美国化启动的全球化名副其实地扩散至全球,最终像回旋镖一样击中了美国。第一件事莫过于2001年的9·11事件。
小布什政府旋即开始攻打阿富汗,而且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2003年3月发动伊拉克战争。为打这些战争,美国运用军事改革的成果,推进无人侦察武器和精密制导武器开发,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投掷了 GPS制导炸弹和激光制导炸弹,还出动无人侦察机,推进了战争机器人化。这导致误炸事件频发。
美国以4500名美军官兵生命的代价,2011年 12月实际上为这场长达近9年的“美国史上最长战争”画上了句号。经过这场国际法上极具问题的战争,加上自杀式爆炸遇难者,伊拉克共有数十万人失去了生命。可谓美国霸权核心的合法性丧失殆尽,以至于无法修复。
第二件事是,受名副其实的“全球化”影响,美国自身受到打击。标志性事件就是次贷危机和“雷曼冲击波”。美对华贸易逆差减少了就业机会,是引发 “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原因之一。
海湾战争中,活用高科技的美军取得压倒性优势。但此后,目睹这一切的中国也开始彰显它正快速加强技术实力和军力。在“两弹一星”这一国家战略下,中国经过半个世纪的独立技术研发,终于在21世纪初继苏联和美国后成为第三个实现载人太空飞行的国家。
(责任编辑:郭彩萍)
“两超多强”成国际关系主调
与饱受战争与财政乱局之苦的美国相比,中国正从经济和军事上提升优势和影响力。面对这种情形,权力转移论甚嚣尘上。很多人论述这样一种见解,中国最迟到本世纪中叶就将取代美国,掌握霸权。但中国取代美国要跨过相当高的门槛。
据高盛预测,2050年中国的GDP将超越美国,居首位,但人均GDP依然排在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之后。
此外,关于美国牵头建立的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前身——本网注)体系等国际公共财产,中国可以基于何种理念建立相关体系?很多情况下,美国确实以双重标准推行外交,但它至少还露骨地打着幌子,即实现重视人权的自由和民主主义。假设中国取得霸权,拿什么取代这些理念?也就是说,中国拿什么充当霸权合法性的基础?美元成为基础货币,确实离不开其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政治实力的支持,但最重要的,是其理念被世界所接受。人民币有取而代之的条件吗?
有人观察到权力正从美国移至中国,这太过单纯。如今,作为国际政治舞台基本演员的主权国家,从联合国成立之际的51个增加到了193个,增长了约3倍。联合国、国际机构、跨国公司和国际非政府组织(NGO)开始对国际政治施加重大影响。不属于特定组织、利用社交媒体集体行动的大众开始左右国际政治和经济。
受相互依存关系和全球化影响,传统的国家主权这一硬壳出现窟窿,主权的绝对性晃动不止。而且,国际政治舞台已从传统的陆海空扩大至太空、海底和网络空间,各种角色登台亮相。需国际政治处理的问题是跨境性的,单个国家无法解决。
和上世纪末相比,美国的霸权显然日渐式微。但至少从中短期看,无法想象中国可能取代美国行使压倒性霸权。权力从美国移至中国的转移论太过单纯。
美中一方面反复对立,反复合作,另一方面不得不把与七国集团(G7)和金砖国家合作协商的“两超多强”这种“大国治理下的和平”格局作为国际政治的主调。这种格局还势必与联合国、跨国公司和 NGO等各色演员产生相互作用。(日本中央大学法律系教授 泷田贤治)(未经允许,其他媒体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
(责任编辑:郭彩萍)